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拉文明和羹之美:自然延伸,丝路续前缘

2018-11-27 05:46:4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特稿:中拉文明和羹之美:自然延伸,丝路续前缘

  新华社记者凌朔 赵晖

  从远古时模糊隐约的文化巧合,到中世纪间接曲折的跨海相遇,今天的中华文明与拉美文明,正在全方位相知相交中合作前行,在跨文明包容互鉴中走向未来。

  水到渠成的文明对话

  2017年3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这不只是考古圈里的事。它代表了中国考古人发现人类文化遗存的能力与信心,更代表对世界其他文明的一种态度:常怀敬仰之心。

  在洪都拉斯的科潘遗址,中国考古队员们自2015年就开始探索玛雅文明的密码。当他们轻轻拂去千年的红色尘土,一尊羽蛇神石雕头像激起世人的惊喜。在那份欣喜之外,中国考古人似乎还看见了一种若隐若现的美的契合:那是《山海经》中“化蛇”与玛雅文化中“羽蛇”的对话,是玛雅崇拜与龙图腾的对话,是两种古老文明尘封千年的心灵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新伟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从研究了20多年的东方文明起源转向世界文明对比研究,他觉得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以前我们都过分专注于中华文明的研究,而忽略了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的对比。由于缺少第一手资料,我们了解到的世界文明主要是由西方专家学者建构起来的,缺乏东方视角,”他说,“如今,已经到了必须改变而且有条件改变这一状况的时候了。”

  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李新伟指出,发现和还原世界文明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如今,中国综合国力和软实力都发展到一定阶段,资金、技术和科研能力显著加强,中国考古团队走进世界其他文明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在这位考古专家看来,世界文明属于全人类,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

  这种自信,同样来自其他文明对中华文明的浓厚兴趣与深刻认可。今年7月,古巴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考古学家尤万里凭借硕士论文《景德镇康熙外销五彩瓷器研究——以古巴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收藏为基础》从中国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顺利毕业,成为该校第一个从考古学专业毕业的外国学生。作为古巴乃至拉美地区知名的中国古代陶瓷专家,他用4年时间在中国攻读考古,目的就是为了“回国后当我面对馆藏的中国瓷器,能够不仅知其美而且知其所以美”。

  从认知对方的文明,到了解对方的文明,到比对自己的文明,再到相融相济地促进双方文明的进步发展,正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逻辑与哲学。相比这一文明交往的境界,一些西方人鼓吹的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相形见绌。

  正如数十个国家2016年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共同发表的《敦煌宣言》所说:“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绵延不绝,不同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李新伟说:“当你放眼世界,意识到人类社会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各美其美时,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独特性感到骄傲。”

  以利天下的丝路哲学

  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写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的文字。今天,“一带一路”倡议把这种精神再次呈现给世界。以文明为舟,以合作为楫,打造互联互通,致远以利天下,进而惠及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和平构建到经济建设,从理念创新到社会和谐,从科学技术到文化艺术。

  在今年9月举行的中拉文明对话会上,哥伦比亚导演埃斯科瓦尔·巴内加斯用简单的文化现象证明了文明共性所能生发的奇异效果。他说,古代印第安人和中国古人都使用象形符号和图画作为彼此沟通的书面语言。在电影艺术领域,这种文明的相似性传承到今天,引发了一种理解电影逻辑和电影语言的共鸣:即便语言不通,相距遥远,但拉美观众看得懂中国电影,拉美孩子喜欢中国动画。

  中国古人说,虽山海殊隔,而音信时通。墨西哥诗人阿方索·雷耶斯说,只有承载历史的人才有丰盈的未来。一个跨越山海,一个穿越历史,舳舻万里泛舟海上,悠悠千年胸怀天下。

  一万多年前,连接亚美大陆的白令陆桥消失了,随之出现的,是一条在历史上若隐若现、留下诸多美丽印记却又不让人完全参透的太平洋文明交往大通道。在这条穿越时空的文明坦途上,勇敢的人们书写过气势磅礴的耀眼史诗,创造着面向未来的文明气息。  更重要的是,它用数千年的生命力告诉世人:彼此认同,是文明的气度;彼此借鉴,是文明的气象;彼此吸引,是文明的气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