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财经观察:非洲物产期待走进中国百姓家

2018-11-05 00:57:1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内罗毕11月3日电 财经观察:非洲物产期待走进中国百姓家

  新华社记者朱绍斌

  五彩缤纷的肯尼亚玫瑰、香味浓郁的埃塞俄比亚咖啡、鲜美爽口的纳米比亚牡蛎、用于制作高级巧克力的加纳可可豆、入口甘甜的南非红酒……这些非洲特色物产即将现身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非洲国家期待借进博会东风,让这些物产走进更多中国百姓家。

  在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咖啡可谓“国饮”。随着中国咖啡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埃塞咖啡的生产和出口商也在计划借助进博会,向中国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咖啡产品及文化。

  阿尔福斯公司是埃塞咖啡行业领军企业,业务包括咖啡豆采购、加工和出口,目前主要出口市场是中东地区。不过公司市场营销经理约翰尼斯·阿迪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消费者近年来对埃塞咖啡的兴趣日渐浓厚,公司近期专门做了市场调研,计划拓展对华出口。

  阿迪说:“我们相信进博会将是一个绝好机会,可以让我们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并让我们的咖啡进入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

  在西南部非洲国家纳米比亚海港城市沃尔维斯湾的潟湖内,大量牡蛎养殖场的浮筒漂浮在海上,数百万只品质优良的牡蛎正在生长。

  牡蛎生产公司特特勒斯泰常务董事库斯·布劳说,公司牡蛎年产量约占纳米比亚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中国是其新鲜活牡蛎的主要出口市场。公司2015年开始向中国出口牡蛎,如今年出口量达到90万只,占纳米比亚对华出口总量的一半。

  “纳米比亚人口少,当地市场消费有限,因此我们需要开拓出口市场。这两年随着我们与中国企业的合作,纳米比亚牡蛎在中国的知名度也在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市场为我们创造了新的机会。”布劳说。

  西非国家加纳是仅次于科特迪瓦的全球第二大可可出口国,国内约有80万户农村家庭以可可种植为生,每年可可出口带来约20亿美元外汇收入,是加纳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然而,加纳落后的加工制造业导致其所产可可豆仅有20%在当地进行加工处理,大部分可可都以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形式出口到欧美市场,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低,可可价格也被国际市场主导。

  借助进博会,加纳在寻求扩大对华出口的同时,也有望迎来加强加工制造能力并提升产业附加值的新机遇。

  加纳知名可可加工厂尼施的主要业务是可可半成品出口。工厂经理弗朗西斯·坎加说,来自中国的订单近年来不断增长,公司目前生产的可可饼块和可可粉总量的40%都出口到了中国。

  为了提升产业附加值,尼施工厂一年多前启动了成品巧克力生产线。弗朗西斯说:“加纳可可本身就是扬名海外的‘金字招牌’,很多外国巧克力产品都会强调自己是‘100%加纳可可’。而我们本身就在原产地,用的是品质最优的可可豆,在巧克力制造上有着天然优势。”

  “我们期待通过进博会,让加纳可可及其衍生品更多进入中国市场,”加纳可可局首席执行官约瑟夫·艾多说,“中国有13亿人口,哪怕只能得到1%的市场份额,对加纳来说也是巨大的收益。”

  在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宣布扩大进口非洲商品特别是非资源类产品,支持非洲国家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免除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参展费用。中方此举受到广大非洲国家欢迎,它们期待进博会成为促进中非经贸合作的新动力。(参与记者:王守宝、吴长伟、赵姝婷、石松、高原、王小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