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欧盟预算案“抚南欧削东欧” 惹恼东欧国家

2018-05-31 16:02:14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欧洲联盟委员会29日发布2021年至2027年欧盟财政预算案细则,计划对意大利等南欧国家增加支出,减少对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补贴。

  这是欧盟在英国2016年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后制订的第一份长期预算案,希望填补英国“脱欧”后留下的预算缺口。但“厚南薄东”的分配方案惹恼了东欧国家。

  【“团结基金”南倾】

  欧盟下一份7年预算案总额大约1.1万亿欧元,比现行7年预算案总额增加大约1000亿欧元。

  英国定于2019年3月正式“脱欧”,仍沿用欧盟法规的过渡期截至2020年底结束。为填补英国“脱欧”产生的预算缺口,欧盟委员会提议削减预算中最大两项支出,即农业补贴和“团结基金”。

  新预算案大约三分之一支出将分配给团结基金。这一基金旨在缩减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欧委会提出采用新的计算方法分配基金,不再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唯一评估标准,而是将成员国的失业率水平、移民接收规模、“法治”程度等多重因素考虑在内。

  一些东欧国家过去以“穷国”身份接受欧盟大量补助,包括所谓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员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今后“福利”有所降低。

  新预算案中,团结基金支出比2014年至2020年预算整体削减10%左右。波兰将分得727亿欧元,仍是最大受益者,但比现行预算所占821亿欧元有较大幅度削减;匈牙利分得资金从230亿欧元降至202亿欧元;斯洛伐克、捷克、立陶宛、爱沙尼亚和马耳他的份额同样遭削减。

  与东欧相对应,南欧国家所获补助显著增加。路透社报道,意大利最贫困地区所得从351亿欧元提高至434亿欧元;西班牙从312亿欧元升至383亿欧元;希腊从173亿欧元升至216亿欧元。

  【非“惩罚”是“激励”?】

  波、匈等东欧国家现任政府主张严格管控移民和难民,公开拒绝欧盟按照“配额”向成员国“摊派”中东北非国家难民的政策,招惹欧盟批评。另外,欧盟指责匈牙利和波兰政府推行的司法改革举措“违反民主准则”,威胁推迟发放或收回补贴。

  欧盟官员否认有意借预算案“惩罚”违逆欧盟决策的成员国,解释说分配方案纯粹出于经济考量。

  南欧国家至今没有从2008年金融危机完全恢复,东欧近年经济增长较快。比如,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当前失业率两位数,而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失业率低于5%。另一方面,中东和非洲难民2015年开始大批涌入欧洲,往往首先登陆意、希、西三国口岸;这些国家承受接收难民重担,理应得到补偿。

  分管预算事务的欧盟委员京特·厄廷格向欧洲议会吁请批准预算案:“看看斯洛伐克、波兰和那些巴尔干地区国家,他们拿到的钱会更少,因为他们已经变得更有竞争力,经济上有所增长……像意大利这样的国家会拿到更多钱,因为它们(经济)停滞不前。”

  分管地区政策事务的欧盟委员科丽娜·克雷楚说:“(国家)变富裕后,团结基金的资助自然会逐渐减少。事实如此,而且说到底这是一种好迹象。”

  来自罗马尼亚的克雷楚说,分配方案着眼于“地区”而非“国家”,可视作对接纳难民地区的“激励措施”。

  【波匈不满分配】

  波兰政府表示欧盟新预算案“不可接受”。“我们拒绝接受任何针对波兰和(东欧)地区的歧视性提案,”波兰外交部副部长康拉德·希曼斯基告诉波兰通讯社。

  欧盟委员会5月2日发布新预算案大纲,今后几天将发布更多在安全防务、技术创新等领域的支出方案细节。根据预算案,用于欧盟外部边境管控、移民和难民事务的支出将从目前130亿欧元增加到330亿欧元,研究和创新支出将增加约50%。

  预算案需经过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批准才能生效,意味着需要获得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分析人士说,匈、波等受损最大的国家可能联手否决预算案。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曾说,欧盟预算“一分钱都不该花”在非法移民和难民身上。他本月初告诉国民“不必担心”,“除非匈牙利认可,(欧盟)预算案不会通过”。

  欧尔班14日访问波兰,与波兰总理马泰乌什·莫拉维茨基发表联合声明,反对欧盟新预算案削减农业支出、损害本国农民利益,反对欧盟把评判成员国是否“遵循法治”与团结基金分配挂钩。(沈敏)(新华社专特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