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时间巧合?“基地组织”借美迁移使馆号召对其发动“圣战”

2018-05-21 22:26:38 信息来源:央视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央视网消息: 5月14日,在以色列建国70周年之际,美国将使馆从特拉维夫搬到耶路撒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把这一天称为“光荣的一天”。但另一面,巴勒斯坦各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据5月15日以色列国土报报道,14日的抗议活动造成59人死亡。巴勒斯坦外交部将其称为“加沙大屠杀”。那么,这一轮巴以冲突升级,是否会引发新的危机?

  5月14日,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和特朗普女儿伊万卡为美国驻以色列新使馆揭幕。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发来视频表示庆祝。耶路撒冷的街道上飞扬着以色列和美国的国旗。街头写着“上帝保佑特朗普总统”,“谢谢美国”,“特朗普是犹太人的朋友”。同时,这个开馆日也是以色列建国七十周年纪念日。特朗普的这份大礼让以色列方面欢欣鼓舞。戴着犹太教小帽的以色列人涌上街头庆祝。

 

  但是,事实上,除了美国以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不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城。被一圈城墙围着的耶路撒冷老城聚集着三大宗教的圣地。老城南部,昔日圣殿的遗址——著名的哭墙就位于这个区,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老城西北部是基督教区,耶稣殉难教堂就位于这个区。《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和复活的地点。老城东部,圆石清真寺相传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耶路撒冷曾属于国际共管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议会通过《基本法》,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但随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478号决议,“确认以色列《基本法》构成了对国际法的侵犯,不予承认。”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通过“独立宣言”,也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目前,除了美国外,世界各国都把驻以色列使馆设在特拉维夫,而不是耶路撒冷。

  5月14日,以色列一片欢庆中,而巴勒斯坦整个地区都在抗议示威。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如此形容:“一边是衣着光鲜的美国和以色列官员,另一边则是绝望、死亡和烈焰”。5月14日,巴勒斯坦,拉姆安拉。数千名当地民众,在拉姆安拉市中心集结,他们举着巴勒斯坦国旗,“耶路撒冷属于巴勒斯坦”的标语,以及象征着巴勒斯坦土地的钥匙模型,向以色列设在拉姆安拉以南卡兰迪亚的军事检查站进发。

  记者 :“越过检查站往南大约10公里就是耶路撒冷,由于今天大规模的示威活动,以色列方面已经提前布置了大量军警并封锁了路口,阻止游行队伍进一步的前进。不过这个示威活动仍在持续,现场的空气中也弥漫着非常强烈的催泪瓦斯的味道。”

  由于无法继续前行,游行活动逐渐转变为示威民众与以军警间的暴力冲突。大批巴青年向军警投掷石块,以色列军警则不断发射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作为回应。而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与以色列的交界地区,抗议活动则更为激烈。有大约3万名当地民众参与游行。

  据《芝加哥论坛报》报道,抗议过程中部分示威者焚烧轮胎,向以色列方面投掷石块,并有人试图穿越边境隔离栅栏,以色列士兵中的狙击手则开枪射击。以色列军方承认,最终对爆发冲突抗议的加沙地区实施了五次空袭。5月14日,大约60人死于加沙的冲突中,成为了自2014年巴以冲突以来加沙最血腥的一天。15日,巴勒斯坦宣布召回巴勒斯坦驻美国大使表示抗议。加沙地区哈马斯领导人哈尼耶在示威活动中表示抗议还会持续。

  哈马斯领导人 哈尼亚 :“对世纪协议说不,对使馆搬迁至耶路撒冷说不,耶路撒冷是我们永久的首都,巴勒斯坦国的首都。耶路撒冷的身份,不会因为特朗普或者内塔尼亚胡而改变。”

  5月17日,巴勒斯坦卫生部官员称,在过去6周里,加沙地带和以色列之间的边界冲突中,已经有超过1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透露,86个国家的外交官受邀出席美国新使馆的开馆仪式,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愿意来。这也反映了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以色列对整个耶路撒冷拥有主权。在半岛电视台看来,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使自己失去了“巴以问题斡旋人”的资格。而特朗普迁移使馆这个看似“出格”的举动背后,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2018年5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时强调,美国总统特朗普是个“很好的生意人”。普京所说的“生意”,是美国对欧洲的油气出口。路透社数据显示,2017年,欧洲吸收了美国7%的石油出口,今年这一比例已增至12%。在分析人士看来,过去美国政府认为巴以矛盾是中东地区的核心矛盾,但如今特朗普放弃了这一定位,将准备通过俄罗斯石油管道对欧洲出口石油的伊朗作为中东最主要威胁。扶持以色列抵抗伊朗,就成为更符合美国利益的选择。

  美国财政部长 姆努钦 :“很恰当的是同一周内,我们搬迁使馆,同时总统拒绝签订与伊朗的核协议,为了国家安全利益放弃制裁不是我们的诉求,我们的诉求是重新制裁伊朗。”

  美国中期选举也即将在2018年11月举行。

  布鲁金斯研究所中东政策中心 哈立德 :“这是特朗普在兑现竞选承诺,事情往往是关乎国内政治而不是外交政策,或者为了和平,或者为了美国国家安全。”

  此次迁馆耶路撒冷的行动后,虽然阿拉伯国家给予了一定的声援,但类似上世纪的”中东战争“的反应已经不复存在。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高级助手伊瑞卡特15日表示,美国迁使馆的这一举动埋葬了中东和平进程。

  199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导人在美国华盛顿,在克林顿总统的斡旋下签署《奥斯陆协议》,由此产生了巴以两国和平共存的政治基础。巴勒斯坦当地学者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其迁馆举动已经违背了和平协议的精神。这势必让巴勒斯坦人完全丧失对美国作为和平进程协调人的信心,也丧失对巴以之间通过和谈解决分歧的信心。

  同样令人担心的是,5月14日,久未露面的“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也借美国使馆开馆之际,公开号召穆斯林对美展开“圣战”。

  中东历史恩怨和现实冲突的真相在硝烟、愤怒和仇恨中已变得面目全非。中东的世纪问题巴以问题在中东的内战,反恐,地区角力中无奈地被推向边缘。巴勒斯坦人的抗争和鲜血还能够换来多少支持,这样的挤压又将激化哪些动荡我们难以预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