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侠客岛:伊朗会如西方预期发生"颜色革命"吗?

2018-01-03 09:49:17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社会动荡的伊朗,会如西方预期发生“颜色革命”吗?)

 

 

1514939962677.png

12月28日起,伊朗多个城市爆发示威游行活动。

对于这场罕见的游行,国际社会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异常活跃,连发6条推特称“压迫性的政权不会被永远忍受”,“是时候政变了”;加拿大政府也表示“为伊朗人民行使基本权利和平示威感到振奋”;甚至不少人认为“伊朗之春要来了”,“伊朗要颜色革命了”……

不过,相较于外界的“兴奋”,伊朗总理的表态却显得非常温和。在1月1日的电视讲话中,他呼吁冷静,并称根据宪法和公民权利,伊朗人完全有表达对政府的批评或举行示威的自由,但应以一种能改善国家状况的方式。

如此冷静和克制,着实有些出乎外界的意料。那么,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伊朗这场游行究竟事出何因?是否真如外界所说会引发“颜色革命”?

 

 

 

 

1514939962846.png

1514939962121.png

起因

故事要从12月10日讲起。当天伊朗总统鲁哈尼向议会提交了伊朗历2018年的年度预算。本来这种事情普通民众是不会感兴趣的,但它提到了一件对于底层百姓非常重要的事——政府补贴。

伊朗的政府补贴,类似于中国的低保,即政府每个月向每位公民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请注意是每个人,不分贫富。

这个政策是鲁哈尼的前任内贾德发明的,当时每名伊朗人每个月可以领到近50美元的补贴。虽然内贾德时期伊朗经济一塌糊涂,通胀率超过40%,但底层百姓依然对他爱得深沉。

2013年鲁哈尼上台之初,政府债台高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鲁哈尼只好“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补贴砍到了12美元左右。由于政府实在困难,在2018年的预算中,这笔费用将被彻底砍掉,只发放贫困补贴,仅符合条件的民众向政府申请才能申领。

要知道,对于富人来说,12美元可能还不够吃顿饭,但对于穷人特别是在小城镇有六七个孩子的穷人来说,这笔补贴可能就是家庭收入的全部。简单算个账,一对夫妻加6个孩子,一个月就可以领96美元,有这笔钱起码不会饿死。

鲁哈尼想要省下这笔钱,必然会动一部分人的“奶酪”。加上近期伊朗食品价格节节攀升,鸡蛋、馕等涨了近一倍。伊朗货币里亚尔对美元近三个月更是大幅贬值,市场汇率跌幅超过20%。砍掉补贴的行为,对经济形势每况日下的伊朗,无异于雪上加霜。

当然,明白人都知道,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要知道,伊朗素以管控严格闻名,哪怕是在街上放音乐跳舞警察都会过来问候你,这次能各在多地爆发大规模集会,背后一定还有其他力量。

 

 

1514939962723.png

激化

每个人都有敌人,尤其是政客,鲁哈尼也不例外。这次的集会中,鲁哈尼的“敌人”们就显得有些“扎眼”。

12月27日,马什哈德(伊朗第二大城市)大伊玛目、星期五领拜人(伊朗顶级宗教人士)艾哈迈德·阿拉莫霍达发表公开讲话称“政府应该为人民的生活现状感到耻辱”。第二天,马什哈德首先爆发游行,多个城市跟进。而艾哈迈德另一个身份,是2017年伊朗大选中,与鲁哈尼对决的总统候选人莱希的岳父。

另一名大选落败者、前德黑兰市长卡利巴夫跟进称,“今天的伊朗有4%的人可随意剥削民众的生活”。随后29日,10多个城市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少则数十人,多则上千人。

不过,当时事态尚属可控范围,除了伊朗北部城市拉什特和上个月发生特大地震的西部城市克尔曼沙赫抗议规模较大外,其他地区抗议规模较小,德黑兰尚未发生抗议活动。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事情最后闹得有些大了。抗议的主题从抗议物价到抗议政府,又从抗议政府经济变成了抗议政府的外交政策,最后竟然变成了对抗体制。

12月30日,首都德黑兰失守了。当天德黑兰四个集会地点共聚集了近千名群众,尤其是德黑兰大学附近聚集了近300人,高唱1979年伊斯兰革命时的歌曲。有传闻,警方向人群投掷了催泪瓦斯,并用高压水枪压制人群。

夜幕降临后,全国游行开始向暴力化方向发展。社交网站推特、Instagram和Telegram(伊朗最流行的社交app)上充斥着号召大家上街的信息,一些来自外国的信息则鼓励民众流血、牺牲,有些用户甚至教授制作炸弹、燃烧弹等对抗警察的方法。

当夜,部分城市出现打砸抢烧的情况,激进的民众与军警发生冲突,更有暴力分子开始冲向政府机构,省长办公楼、检察院、环保局等被烧,宗教人士办公室被砸。

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德黑兰的游行者推倒了美国大使馆遗址附近,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巨幅画像。要知道,最高领袖在伊朗政治体系中是神一般的存在,所有政府机构甚至公司、普通民众家都有悬挂领袖画像,平日里议论领袖就属于大不敬,更不要说推倒了。

 

 

1514939962901.png

“散沙”

那么,是否真的如一些西方国家所言,伊朗伊斯兰政权将走向终结,甚至会引发伊朗变色呢?这一断言明显有些武断了。

首先,最直观地看, 现在的游行人员基本是一盘散沙。

“阿拉伯之春”时很多国家游行者都有且只有一个明确的诉求——政权倒台。但看伊朗呢?简直不能更多元:“伊朗人已不能生活,也不快乐”、“鸡蛋太贵了”,这是抗议生活质量不高的;“鲁哈尼去死”、“鲁哈尼你的承诺呢”,这是冲着鲁哈尼的;“无耻哈梅内伊滚出伊朗”、“不要伊斯兰共和国”,这就直接冲着体制的;“阿訇应该消失”、“毛拉无耻”这是针对宗教人士的;还有“我们是雅利安人,不是阿拉伯人”、“为自己的国家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为叙利亚”,这是针对国家外交政策的……

这次的事件也不例外。一名伊朗作家在脸书上写道:“穷人、无业游民、没有拿到工资的工人、中下层群众还有不带头巾的妇女是这几天游行的主力”。而国际危机组织伊朗项目主任阿里认为:“考虑到缺乏领导、组织和任务,这次事件应该接近尾声了”。

事实上,尽管各地的小冲突尚未平息,但德黑兰的局势已经基本稳定。31日下午,几倍于之前的军警进入德黑兰,大量防暴装甲车及各种特种车辆在德黑兰市中心的路边待命。跨年夜,德黑兰也处于平和安详的气氛中。

外部势力介入的影响力同样有限。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很活跃,从国家元首到主流媒体无一不大肆渲染这次的游行,甚至呼吁各国公开支持伊朗人民。但是伊朗政府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断网。从30日晚起,伊朗的网络就采取了限速、断网、关闭代理服务器端口、禁用推特等社交网络等手段,此招一出,外部势力只能“望洋兴叹”。

 

 

1514939962484.png

控局

更重要的是,伊朗政府有着极为强大的控局能力。

长期以来,伊斯兰政权就与枪杆子有着不可分割的利益关系。伊朗是世界上少数由军队掌握经济的国家,像石油、天然气、矿藏这些资源,都牢牢被革命卫队把控着。有数据显示,国有经济超过90%直接或间接掌握在革命卫队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军队一定会为保卫政权斗争到底,不会出现军队哗变的情况。

除此之外,伊朗还有一只叫“巴斯基”的准军事组织,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民兵。该组织约有40万常备力量,伊朗官员则宣称其战时可动员超过1千万人。他们分布于伊朗境内的所有社区,组成了强大的基层情报网和安保网。

一名久居伊朗的中国人给岛叔讲了一个故事,2009年他在大不里士(伊朗北部的一个大城市)做生意,一天一个伊朗朋友拿着猎枪说要上街示威,结果不一会就脸色惨白跑回来,手一直在哆嗦。问他怎么回事,他半天才缓过劲说军队拿机枪在街上扫射。此后一周,这个伊朗朋友没有出过家门,而且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猎枪。伊朗政府的手腕强硬可见一般。

套用一位伊朗政治观察家的话:“2009年仅德黑兰就有300万人上街抗议,都无法撼动政权,现在可能3000人都没到,能干什么?”

事实上,在很多伊朗人眼中,“这次既不是革命,也不是政治运动,只是伊朗人民对于经济和政治停滞爆发出的不满情绪而已”。

不过,作为一个局外人,岛叔也不得不提醒伊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虽然游行会结束,但伊朗经济形势依然糟糕,而人民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将持续考验着当权者的能力与良心。这一点,必须重视。

来源:侠客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