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门口的深蓝色墙壁上,镌刻着12个白色大字: “尊严、安全、公平、正义、幸福、未来”。这是一病区的“科训”,也是中心主任李子禹时常提醒自己和同僚的行医准则——尊重病人的权利。
李子禹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治疗工作。从医多年,几乎每个复诊的患者,他看一眼,马上就能认出来: “噢,老郭来了,坐!最近怎么样?”“老李,这两个月恢复得不错了。”自然而然,患者对他也会产生一种信任感,形成一种近乎亲人般的熟悉与信赖。
李子禹师从著名肿瘤外科专家、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老师的一言一行,耳濡目染,让他获益匪浅。他还记得刚来肿瘤医院工作的情形,季院长对病患十分细心,有时还会帮忙给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的患者家属找合适的旅馆,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行医时间越久,就越理解老师的教导。换位思考,是每一个医生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而患者的问题,正是我们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子禹说,这也是他多年钻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动力。
我国超过70%的胃癌患者一经发现便已属于中晚期,手术治疗难度高、疗效差。在治疗肿瘤的前提下能否同时使创伤更小、病人恢复更快?抱着这一想法,李子禹开始探索以腹腔镜手术为主要代表的微创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患者。在季院长的带领下,自2001年开始,李子禹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方面的临床研究与实践,迄今已完成新辅助化疗逾700余例。
2011年,他率先在国内对新辅助化疗后病人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疗效进行探索,并坚持后续深入研究。2017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上,李子禹呈报了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并带领团队进行了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胃癌手术的现场演示,得到国内外同道的一致好评。
目前,该研究已完成计划入组,初步安全性与短期疗效分析发现:腹腔镜手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改善术后疼痛,并帮助病人更好地完成术后的辅助化疗。过去很多病人对于术前化疗和腹腔镜手术都抱有顾虑,比如担心先化疗没有效果怎么办?腹腔镜手术切不干净怎么办?“作为医生,我们绝不会让病人稀里糊涂做选择。”李子禹说,“临床研究的发现为医患双方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实践中的真实案例也给予了我们更多的信心。很多局部晚期的胃癌病人先通过化疗缩小了病灶,不仅提高了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还使得在腹腔镜下完成微创手术成为可能。治疗模式与疗效的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病人的治疗选择和就诊氛围。”
为了让更多患者获益,李子禹通过开办多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胃肠肿瘤腹腔镜培训消化道肿瘤MDT学习班”等形式,积极推广胃肠肿瘤的规范化治疗理念与微创技术。他说:“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与团队一起,继续在医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