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冬至养生:注意避寒邪

2017-12-22 12:08:4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冬至”是全年阴气最盛的一天。但古人也有“冬至一阳生”之说,这一天阳气也悄悄地生发出来,而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这个时节应该如何养生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冬至养生的那些儿。

【饮食篇】

冬至进补正当时 可多吃温性食物

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邵丹丹医师介绍,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冬至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邵丹丹指出,冬至之后,市民可多吃温性食物,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阳虚的人,在没有上火的情况下,饮食上可以选用适量的牛肉、羊肉、狗肉等温性食物来滋养脏腑,可多吃核桃、芋头、枸杞、海参、羊肾、益智仁、杜仲等补益肝肾之品,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邵丹丹医师强调,温补一定要适量,并且要忌生冷,饮食还是以清淡为主。“特别是血虚的人适宜吃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鳝鱼、海虾等,但要注意分量,不可过量,否则,过多食用温性食物会容易上火,损阴津,口腔容易溃疡,容易引起咽喉炎等。”【详细】

冬至萝卜夏至姜 适时进食无病痛

“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意思是要在适应不同季节进食恰当食物,以达到养生目的。冬季人们为御寒,习惯进补而日常少动,体内易生热生痰,食用萝卜能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脏腑之气。

“汤圆是冬至的必备之品,要全家人围桌合吃,寓意合家团圆。”广东省民俗文化协会副会长潘剑明回忆,四五十年前的广州,家家户户需要自己手工制作小糕点,每逢冬至前后,珠村的街坊邻里一般喜欢制作肉包、糖心丸或粉果。肉包和糖心丸制作简单,前者是猪肉粒塞进搓好的面粉团中,再用小苏打发酵,后者是将甜的配料塞进粉团,用水煮开而成;广州粉果则做工稍复杂,用粘米粉制作,块头较大,呈透明状,配料有马蹄粒、冬菇、猪肉、花生等。【详细】

冬至支扩又犯?可喝红糖姜茶温阳祛寒

冬至时节,宜早睡晚起,可做一些舒缓的导引动作,如静坐后,双手叉腰,向左右用力扭动身体。在饮食上可以选择羊肉、牛肉、鸡肉、鹿茸、腰果、芡实、山药、栗子、核桃等滋养脏腑。另外,出门前、归家后,宜饮一碗热辣辣的红糖姜茶,以温通经脉、驱散寒湿之邪。

冬至养生药膳房:羊肉萝卜汤

材料:羊肉250克,胡萝卜100克,党参15克,生姜5片,黄酒、精盐适量。

功效:益气补肺,温脾暖肾。

羊肉有暖中补虚益肾,治虚劳寒冷的功效;胡萝卜可健脾和中,化痰止咳;党参补中益气补肺;生姜可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黄酒,可通血脉、行药势。

烹制方法:羊肉、胡萝卜洗净切大块,党参、生姜洗净,生姜拍烂。所有材料连同料酒一同放入锅中,加入约1500毫升(约6碗水量)冷水,大火煮沸后,转至小火煮1个半小时,加入精盐适量即可。【详细】

冬至喝杯补肾茶

杜仲茶。杜仲叶12克,红茶3克。将杜仲叶切碎,与红茶一同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对于肝肾阳虚引起的尿频尿急、腰膝酸痛,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核桃蜜茶。核桃仁10克,捣成细末,加入红茶15克,用沸水冲泡,饮用时调入适量蜂蜜即可。此茶可温肾助阳,改善肝肾阳虚、气血亏虚。

  干姜枸杞茶。干姜、枸杞各1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0分钟即可饮用。搭配几朵菊花,可避免上火。用于辅助治疗由肾阳虚衰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疼痛、倦怠乏力等症。【详细】

【养生篇】

冬至后养生 养阴还要助阳

▲适量运动祛火气

“冬季减少户外活动和运动量,但并不意味着就不必活动了。”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中医学博士武月萍说,冬季寒气较重汗孔闭塞,阳气郁积体内,“气有余便是火”,因此冬季很多人会上火,比如口腔溃疡、口唇旁起疱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室内做些适量的运动,使身体发热、微微汗出为宜,保证气血通畅少生病。

▲拍拍打打助阳气

武月萍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阳虚体质比较怕冷的人,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运动,激发身体阳气,保证气血通畅。

“双手握拳,两只胳膊前后交替甩动捶打前胸后背,捶打背部正中和两旁,可以激发阳气。每次10分钟左右,以活动到身热微微汗出为度。”武月萍说,在自然直立、手心向里的姿势时,用手拍打揉搓胳膊、腿的外侧部位,每次10分钟左右,也有利于激发身体的阳气。手脚冰凉的人可以双手五指伸展开对插指缝,揉搓手指;晚上热水泡脚后揉搓脚部,特别是脚指头、趾缝部位要揉到位。【详细】

冬至首先注意避寒邪 重点养心

冬至养生中首先要注意避寒邪。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所以冬至养生首先要多着衣、避寒邪。冬至时节一定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通过合理的运动就可以帮助我们升发体内的阳气,但是过度的升发阳气就会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蛰藏的养生道理了。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强体育锻炼之外,在日常饮食中,还应多吃些御寒食物。这些食物可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冬至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进入冬季,有些人便会显得意志消沉,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还伴有嗜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病症。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坚持多晒天阳,还可以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尤其是静坐和冥想的练习,能让心情舒缓下来。同时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猫子”。

情绪低落时,不妨做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尽量与人接触,这样可以将忧郁减到最低程度。还可以加入社区活动,培养一些适宜的兴趣爱好。【详细】

“三九天灸”冬至开贴固阳又防病

古人云,“冬至一阳生”,三九之时,天气至寒,重阴则阳,是一阳初生之时。冬至来临,需要适当调摄,精心调养,以壮阳气,中医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

“三九”是指冬至开始第1天到第27天。“三九天灸”是以中医“秋冬养阴,夏病冬治”为理论指导,在每年三九天的一九、二九、三九进行天灸治疗。通过将温经散寒、逐痰平喘、通络止痛等中药药物贴敷在特定治疗作用的穴位上,恢复人体受损的阳气,进而调节人体的免疫力。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李滋平介绍,中医强调“春夏补阳,秋冬养阴”,“三九天灸”是以养阴为主,而“三伏天灸”则是以补阳为主。“三九天灸”作为对夏季“三伏天灸”治疗的补充和延续,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的效果,还能增强人体抵抗力。【详细】

【注意事项】

冬至注意养肾补肾 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肾不好的人来说,足部保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肾经源之于足底,在冬天足底是更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所以更加需要做好脚部的保暖,睡觉时候不要将双脚放在通风处,不要长期放在潮湿的地方。每天晚上在睡觉之前也可以按摩脚部,可以起到养肾固精的功效。

另外大便不通畅会影响到肾脏,导致出现腰酸背痛。所以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一个好方法。在排大便的时候可以用双手放在双肾处,用力按揉,可以激发肾气,加速排便。同时平时要多喝水,长时间不喝水,会导致浊毒的留滞,从而加重肾脏负担,所以经常喝水也是养肾脏的好方法。

除了大便不能憋,出现尿意的时候,也同样不能憋。膀胱中贮存尿液达到一定的程度,积存的尿液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所以当有尿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排出来,这也是养肾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冬天,很多人都不喜欢喝水,导致体内毒素过多,也会给肾脏带来伤害。

还有保证每天睡眠充足对肾脏也会起到很好的调养作用。在临床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患者是频繁熬夜,导致过度疲劳。所以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冬季要做到“早睡晚起”顺应节气,也有利于肾脏养护。

除了护肾之外,此时注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同样意义重大。尤其是冬至时节,气温持续下降,这一时间段是一年当中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的高峰期。那么寒冷的冬季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又为什么这么可怕呢?

首先,受气温的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缓慢,低温刺激易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压增高,心率持续加快,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

其次,寒冷的天气又引起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血液流通受阻,使血管内的毒性物质不易排出,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

第三,天气骤冷,血压会突然升高,使原来硬化脆弱的小动脉因承受不了强大的内压而被“引爆”,发生脑出血。

第四,因为乍寒,血液黏稠还来不及自我调节,血液只能在粗糙、细小的动脉内流速减缓,容易形成小的血栓,从而导致脑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

所以在冬季这个时间段上,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中老年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均衡膳食,避免大量运动,以防出现危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