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神生纸上 刘喜臣书法的诗性心灵

2018-09-11 00:13:2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序《刘喜臣书法集》
 
沉 沙 




















 



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书;苍颉写鸟迹为文。自此,中华之甲金篆籀隶楷草等,皆无上美妙。秦程邈狱中变大篆作古隶,始皇嘉焉,拜侍御史;汉齐相杜伯度援藁作章草,章帝好之名其章草书,韦诞谓之草圣;晋王右军作龙爪书,形如龙爪;怀素感于“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与“夏云多奇峰”,其书体象卓然,遂有狂草。王羲之记叙兰亭山水之美和集会的欢乐之情,而书《兰亭序》,颜真卿于亲人罹难,书《祭侄稿》表达悲愤;苏东坡于困顿中书《黄州寒食诗》,将失意旷达之情倾泻于笔端……今观《刘喜臣书法集》,我手写我心,我墨书我情,一如欧变右军体,亦得书中法,自创一格,自成气象。

人寿百岁,纸寿千年。从古至今,《论语》几乎是人人必读的中国的“圣经”,而书法则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日常必修的功课,耕读之余,挥毫染翰,字里行间传达出中国人的诗性心灵和对宇宙、世界、自然、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道”的景仰与追寻,从而提升人的修养和境界,使人的生命、生活更有意义。《刘喜臣书法集》系作者从数年书斋雅玩中所选研习书法50篇,隶草皆自创也,其意义即如此,亦基于审美修养。刘喜臣行走的是一条以自己为师的书学之路,从气韵的追求中,体验着生命的诗意和丰富。翻开这部精美的书法集,一幅幅飘着墨香的佳作端严清秀、灵活闲雅、各臻其妙。书隶《业精于勤》《春华秋实》《茶结善缘》等线条粗细相间,点画变化无端,表现出忠、正、扑、拙的审美特色。草书《上善若水》《天道酬勤》《金龙彩凤》下笔遒劲,长锋使转自如,潇洒与苍劲古拙浑然一体。其中《李白诗》等幅更显其刘体风格,其线条如大江奔腾,似龙蛇身形之象,笔意连绵,干湿浓淡揖让有度,萦绕盘旋,气韵贯通,神生纸上。

书写出如此性情之书的一双大手,不是身处大学院所高墙之内的学者之手,而是一双在大地上辛劳奔走的劳动者之手。仲夏之际,与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秘书长李甲利先生一行3人,从宋庄驱车走进古燕赵大地。进入古都保定城区,正遇书法家刘喜臣于10里长街布置芳草花卉,迎接即将到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这双绿化大地的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投入改革开放的民工大潮,成为建筑大军中的一双神手,参与见证了一幢幢高楼大厦的崛起。这双手又操起鲁班传下来墨绳斧头,制作一件件精美的家具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新时代的能工巧匠。20世纪初,听从家乡的一声召唤,刘喜臣毅然返乡,肩负重任,带领乡亲们生产出口海外的包装箱,第一年盈利600万元,使企业实现转亏为盈,多年来,成为省包装行业领军企业。在我们见到刘喜臣的头一天,多次辞官不做的竞秀区政协委员刘喜臣,再次高票当选村官。不辞重任,不负重托,刘喜臣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几年前,这双建筑民工的手、能工巧匠木工的手、伸向世界寻求合作共赢的制造包装箱的企业家的手、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官的手、为政府建言献策的保定市竞秀区政协委员的手又拿起了毛笔挥毫泼墨。新儒家徐复观说,中国文化源于“心”,千古如斯,书法即是写此“心”。对于中国书法艺术来说,纵观历代经典书法,莫不从书法家心性中流出。刘喜臣书法,率性而为,将他心中的天地之象、人生之思、生活之美倾诉于笔端,向人们呈现出一个信义、雅致、中庸、诗意的心灵世界。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得到燕赵远近朋友的喜爱,还先后赴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参展交流,获得国际认可与好评。

2015年,刘喜臣应邀参加中国好书法走进东南亚名家交流展,得到中国驻泰大使馆文化参赞陈疆等中外人士称赞。今年3月,第52届亚细亚美术大展在韩国举行,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数万艺术家踊跃参展。刘喜臣在这次国际重要大展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7月17日,主办方国际文化协会和韩国文化艺术研究会还为其在韩国举办了刘喜臣书法个展。刘喜臣书法作品曾入选《世界当代艺术名家大典》等书法集,并先后获得联合国和平书画院院士称号以及庆祝香港回归20年书画金奖等,被聘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副主席。

书法史上有精英书法,有日常书写。刘喜臣书法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当代书坛要么延续二王传统帖学审美向度,要么“丑书”现象盛行。刘喜臣书法既不同于前者,也远离后者。当代著名艺术家石齐说:“几千年来中国书法强调临习古人、学二王,循着传统的程式亦步亦趋,千人一面,误导了上千年。从古至今书法家成千上万,可是让人记着的却只有几十个,更多的是同质化、形式单一,缺乏个人创造。每个书法家要点燃自己的灯火,创造自己的唯一性。”刘喜臣的书法实践与石齐大师的观念不谋而合,他以自己为师,信手自然,放笔一戏,书写自己的秉性,他正是一个点燃自己的灯火而照亮世界的人。刘喜臣生活的土地是“自古多俊杰,从来多义士”的燕赵大地。“风萧萧兮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年绝唱的献身精神,在历代诗歌中流转;陈子昂“登幽川台”千古浩叹的宇宙意识传承至今;慧能祖师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创立南宗禅绵延不绝;苏轼在知定州时作《中山松醪赋》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件难得的书法作品,受到历代鉴赏家的推崇。刘喜臣生于斯长于斯,无论为人还是作书,体现出的恰恰是一种燕赵文化精神。从垒砌砖瓦的建筑工、打造家居的能工巧匠到村官、企业家,这是一个追求梦想的奋斗者、奉献者的新燕赵故事。艺品即人。在他的治书生涯中,书法的法则不是他的重点,他舍弃了那层坚硬的程式的外壳,为自己打开了一条通向诗性心灵的道路。他静心、清心、写心,把名利视为身外之物。古人说“字无百日功”。刘喜臣书写时,平淡、寂寞、枯燥,但又是热情奔放、生机盎然。当他在繁忙工作之余于其简陋的书画室创作出一件墨色变化有度、线条优美之至、意境深厚高远的作品,他会有农民工丰收、企业家成功的由衷喜悦。这也正是他的精神生命在书法艺术中的审美呈现。今天,当我们阅读他的人生故事、观赏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同时也会获得一种思想启迪。

是为序。

[关于作者]
作者沉沙系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韩中日国际美术家协会中方代表、香港散文诗学会顾问
 


 


诗人沉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