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美媒 着陆月背,一个新的太空大国诞生!

2019-01-06 02:18:4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美国《华盛顿邮报》1月4日刊登题为“随着中国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一个新的太空大国诞生”的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当中国在本周四宣布它已经成功将太空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时,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突破。对北京来说,它不断拓展的太空探索版图也传递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信息。“这不仅仅是一次着陆。”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艾伦·达菲说道,“这清楚地表明中国技术已经达到何等卓越的程度。”

从科学的角度看,中国的成就令一些曾预言这一努力终将失败的人感到惊讶。让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异常困难——月球背面从未朝向地球,由于月球的遮挡,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不能和地球直接进行无线电通信。但中国研究人员通过发射一颗中继卫星为月球车架起一座“鹊桥”。

2003年,当北京将第一位宇航员送入轨道时,西方观察人士对这一消息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可能是中国为了赶上美国和俄罗斯做出的毫无意义的努力。但是,中国却不受任何干扰稳扎稳打地扩大太空探索版图。如今,美国和俄罗斯对太空探索的热情正在减弱。在中国,情况正好相反。早在其一流的太空事业登上全球头条之前,中国就开始前期准备工作——2007年起中国就开始将目光转向月球背面,并研究未来可能的着陆地点。在某些方面,尽管中国拥有的资金仍然较少,但中国的能力已与美国相当。(作者里克·诺克,胡青松译)

德国新闻电视台1月4日报道,原题:德国科技搭乘嫦娥四号探索月球      周四,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嫦娥四号也搭载了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科技,被看作是中欧太空合作的新象征。

德国基尔大学研制的一台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就是其中之一。基尔大学罗伯特·维默尔-施魏因格鲁伯教授带领的团队为此进行了13个月的实验。“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个巨大挑战。”施魏因格鲁伯教授说道。为增进国际合作,中国在嫦娥四号项目中与荷兰、德国和瑞典等国开展科学载荷方面的合作。

近年来,欧洲与中国太空合作越来越紧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后,欧洲航天局局长扬·沃尔纳立即向中国同行表示祝贺。“在过去,我一再指出,中国正在追求令人印象深刻的太空计划。”沃尔纳说道。

事实上,美国曾一直拒绝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这反而促使中国制定出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欧洲一些航天机构直言,欧洲目前最喜欢的合作对象是中国。不仅因为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顶级太空俱乐部的一员,还因为中国有着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且正按照自己的时间表逐步推进。最重要的是,中国对太空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这与欧洲多方合作的开放式太空探索理念相吻合。(作者马克斯利安·沃克尔,青木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