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委会勿逆民意成“新大山”
2019-04-17 04:33:5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4月16日发表题为“医委会勿逆民意成‘新大山’”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医务委员会早前否决放宽海外来港公院医生转为私家执业的实习要求,招来社会议论“专业自主”变为“专业霸权”,立法会两大阵营都有政党酝酿提出私人修例草案,放宽输入海外医生来港执业的要求,有政党更威胁要削医委会权力。医委会若过分维护医生的利益,而罔顾本港医疗系统濒临“爆煲”的困局,势必在民情汹涌下,成为开刀对象。
医委会多年来都未能洗脱“医医相卫”的形象,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处理医疗失德投诉极为缓慢,其二是受到私人执业既得利益者把持,对引入外援诸多阻挠。
上届政府有议员酝酿私人条例草案,成功逼使政府出手建议改革医委会架构,引入更多业外人士,包括消费者组织代表等,加强监察和提高效率,可是改例遭受当时的立法会医学界代表“拉布”拖死。到今届政府重提,去年才成功立法,但是,近日针对有条件豁免海外医生在港实习期要求的方案被医委会否决,令社会觉得改革不够,要进一步开刀。
专业自主不能违公众利益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任政务司司长期间,曾经形容强积金对冲、港铁和领展问题是自己面对的三座“大山”,现在医委会的顽固表现,有可能成为政府面前的新大山,并引发政党逼其改革。
部分医生和团体担心政府藉今次机会插手干预专业自主,违反《基本法》,开启日后以政治考虑损害专业质素的途径,并影响到其他行业的专业自主。有医生更指政府基于政治原因欲方便内地医生来港执业。
不过,《基本法》保障专业自主,避免受到政治因素干预而降低质素,并非让专业界别只维护自己利益,置公众利益于不顾,成为凌驾一切的“专业霸权”。当社会用到“霸权”来形容某一个行业,反映其保护主义已背离社会期望,民怨正在加深。
须审时度势 向外援“开门”
公众的不满在于医疗系统已超乎负荷,而其主因是医生人手极度不足,对这严峻问题,必须以增加供应来解决。社会看到英美和新加坡等输入了大量外援,却没有降低医疗质素,期望本港医委会降低输入外援的不合常理限制,要是医委会无动于衷,以专业自主为挡箭牌拒绝“开门”,导致医疗问题民怨沸腾,就不能怪公众支持政府出手。
现时两大政党酝酿私人条例草案仍然留有一手,民建联表示不会修改医委会执业审批权,民主党虽有“收权”之议,但似是逼使医委会下月八日开会通过豁免实习方案的施压手段。
医委会一些代表应收起傲慢,看清形势,通过有条件豁免实习安排,容许在公院任职一段年期的外援医生考取执业试后,毋须再行实习即可转为私人执业,并进一步削减不合理阻碍输入外援的措施,让社会看到医生人手大幅改善的前景,否则改革医委会的压力势将升级,到时业界要抗拒就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