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政府应从善如流 撤引渡例再咨询

2019-04-04 23:37:34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4月4日发表题为“政府应从善如流 撤引渡例再咨询”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在社会广泛而激烈的争议中,政府昨天将修订《逃犯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首读,但反对与质疑的声音依然不绝,各界对草案表达的忧虑也此起彼落。除了多数民意对此有保留外,草案能否获足够票数通过,亦存疑问。在这情况下,政府宜先撤回草案,再全面咨询民意,作出周全修改,以释公众疑虑,这才是重视民情的管治者所应为。

政府今次贸然提出修订《逃犯条例》,让未与香港签定引渡协议的地区,可向港方要求移交涉嫌犯罪人士,商界立即有强烈反应,提出种种实在的疑虑,主要有二:一是不少商人与公司自内地开放投资后,积极北上营商,并靠一国两制提供的保障,大大扩展业务,对内地经济作出很大贡献,但因内地法制与规例的发展与港不同,难免会堕入灰色地带,若《逃犯条例》通过修订,他们将要面对被移交受惩处的风险,在惶恐不可终日下,又焉能安心在港做生意?这种恐惧感,将大大损害香港的营商环境,影响极为深远。

社会疑虑难释 勿一意孤行

虽然政府于咨询商界意见后,剔除了条例涵盖的四十六项罪行中的九项,但仍没法消除商界的顾虑,例如行政会议成员林健锋就指出,条例中有关义务信托的罪行,定义就很广泛和含糊,必须向商界充分解释清楚,讲明罪行细节,再听取意见加以修正,否则难令商界释疑。也有商界人士提出,罪行中涉及的秘密佣金,亦有同样疑问,不应草率通过。

香港是中国主权下的国际金融经贸中心,大量外资公司来港设基地,就是为了利用一国两制提供的条件,主要是香港实行普通法制度,开展两地业务,倘若两地的司法界线变得模糊,香港吸引外资的优势便会减弱。近期在港外资商会就《逃犯条例》提出尖锐质疑,等于发出了警号,政府不能不正视。

除了商界外,一些法律界人士和学者都就条例所定的司法程序及香港法庭角色,提出疑问,例如向港府要求引渡疑犯的一方,申请门槛是否过低,令香港法庭根据法例处理案件时,难以有力把关?由于这条例影响深远,政府必须虚心与有关界别从详计议,以保障港人权利为大前提,进一步研究修正有关条文,而不是自我中心地独断独行。

法例影响深远 须深思熟虑

商界提出的第二个疑虑,并非单从他们本身的利益出发,而关乎香港的未来,那就是回归后实行了二十多年的“一国两制”,会受到不利影响,因为过往两地不同法制之间的保护墙被侵蚀,本地商人、外资以至普通市民便如站于危墙下,失去安全感,这实非“一国两制”的原意。

目前反对引渡条例的声音中,部分有明显政治动机,为反而反,充满阴谋论,但政府不应因此把其他出于维护香港利益的质疑,也视为与政府作对,而断然我行我素,强推草案过关,这不但无助政府建立威望,反令公衆觉得政府一意孤行,漠视民意,此观感一旦强化,以后施政将更艰难。

草案虽已提交立法会首读,但面对社会激烈争议,以及法例给一国两制带来的风险,政府应从善如流,放下面子,考虑把草案撤回,再广泛咨询各界民意,对条例的利弊深思熟虑,作出重大修改,甚或搁置,以免香港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政府收回议案,也不是没有先例,早前其提出三隧分流方案,便因民意普遍反对,立法会内各派议员多不支持,政府唯有知难而退,之后又不甘心欲再冲关,最终亦因不够票而第二度把议案撤回。精明的施政者,应懂得因势利导,知所进退,对今次修订引渡条例,亦应如此。为了香港最大利益,希望政府勿执意而行,在这关键时刻作出明智决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