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煞停开发边陲地 作茧自缚

2019-03-11 23:53:43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3月11日发表题为“煞停开发边陲地 作茧自缚”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府觅地左支右绌,公众早已知晓,但市场一直观望其有否“秘密武器”,惟到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早前提出八项建议后,就彻底露了馅,选项大多只是“画饼”,中短期都难以“充饥”,可以较快建大量房屋的方法——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地,却被政府嘎然煞停。一直对土地荒问题心急如焚的人士,当看到这草率决定,无不握腕叹息。

觅地无计 后遗症浮现

觅地作茧自缚带来的后遗症,最近陆续浮现。楼市于去年第三、四季出现下调,楼价跌逾一成,且有继续滑落之势,但觅地小组提出建议而政府照单全收后,公众看穿未来房屋供应不增反减,加上政府将七成土地拨建公营房屋,私楼买少见少,市场预期随即改变,楼市明显回稳。发展商见到觅地捉襟见肘,买地态度也转趋进取,一改去年的保守策略。

不仅私楼供应困局难有突破,政府要找地增加公营房屋,也举步维艰,面对十个瓶只有五个盖,只好采用“减质增量”的权宜之计,将“绿置居”纳米化,最细单位仅得一百五十二平方呎,比“龙牀盘”大不了多少,但求提高供应量,稍解燃眉之急。此举虽出于“好意”,却旋即惹来负评,指纳米化没法改善居住环境,难以吸引公屋住户换楼,可能事与愿违。

上述问题皆源于政府中短期觅地无方,令人不解和慨叹的是,明明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地是可行而有效的方法,而且上任政府已委托了房屋协会进行详细研究,今年中就有初步结果,觅地小组却以“民调显示多数人反对”为由,不将之列入建议,而政府也贸然接纳这意见,否决选项,并煞停有关研究,等于判其死刑。

怕负恶名 草率断出路

当年政府积极探究这选项,是因为郊野公园边陲地不入郊野公园范围,大多荒置,生态价值不太高,也非市民经常游玩的地方,在这地带建屋对环境影响不大,如果能得到社会认同,便可突破觅地困境,兴建大量公营房屋和安老院。

此外,开发边陲地引发的利益冲突与收地困难也较少,过程比其他选项快,因为这地带甚少人居住,也没有用途,收地不会出现赔偿与迁移冲突,比起收回棕地和农地公私合营等,涉及的问题相对简单,不用旷日持久。

奈何觅地小组和政府怯于环保人士反对,也过分顾虑民调的“民意”,到“临门一脚”时,竟将选项扼杀,令前功废尽,眼白白让大片可建屋的土地继续养草。

觅地小组有关这选项的民调,其实十分粗疏,受访者见到“郊野公园”四字多直觉反对,不会仔细考虑边陲地的生态价值,如果等到房协的研究完成后才做民调,结果可能不一样。可惜政府为免逆“民调”而行,害怕负上恶名,并给觅地小组留面子,草率地手起刀落。

政府把可以大量增地的选项弃掉,等于作茧自缚,自断出路,要走出缺地困局就更难,实令真正的有心人唏嘘不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