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欠策略思维累事 “二百元”代价大

2019-01-29 23:57:18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1月29日发表题为“欠策略思维累事 ‘二百元’代价大”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府提高领取长者综援年龄资格的措施,具体安排虽在社会抨击和政党压力下一再让步,但争议仍然不绝,反映官员并未完全吸取碰钉的教训,拆弹却留下尾巴,不干脆利落,策略一错再错,对民情掌握和政治评估皆欠缺,往后如不加以改善,民望和施政难免再受挫。

政府本坚持把领取长者综援年龄门槛由六十岁提高至六十五岁,但受到泛民和建制派议员群起反对,唯有作出让步,新增专为六十至六十四岁综援人士而设的就业支援补助金,金额相当于普通成人综援与长者综援之间的差额。这为建制派提供了下台阶,事件原应可平息,偏偏又节外生枝,提出不按照就业支援补助金计划见社工和找工作者要扣二百元,再度激起公愤。两次碰钉都是基于同样的盲点和策略错误。

官员的行政思维,是希望政策措施保持一致,就如提高长者综援年龄资格至六十五岁,旨在与生果金、强积金、长者二元乘车优惠的年龄资格看齐,不见工者的二百元扣减,目的亦是与社会福利署鼓励其他类别综援人手自力更生的措施看齐。

官员有盲点 惹公众反感

按照现行的自力更生综合就业支援计划,社署有权对没有按照规定见社工和找工作者停发综援,以免这些人长期倚赖综援,促使他们透过工作改善经济、社交和自信心。社署并且体谅不少单亲家庭难兼顾上班和照顾子女,因而不会停发综援,但会从其每月综援金额扣除二百元,官员觉得对长者亦同样“从轻发落”,以示体恤。

不过,社会观感却非如此,政府提高长者综援年龄资格,公众已经觉得是要逼基层长者继续工作,缺乏怜悯之心,而扣二百元更强化这种观感,认为官员不体谅老弱的困境,客气的说法是官员“离地”,极端的看法就是政府“麻木不仁”。

政府在推出有关措施时,没有周详评估政治后果及民情反应,结果措施公布后,引起社会和政党强烈反弹,连向来支持政府的政党,也为免得失选民而加入声讨行列,反对党就更加利用这议题来壮大反对声势。结果是一宗小事件掀起了大浪涛。

政府形象损 碍强政励治

政府面对压力作出退让,却拖泥带水留下“二百元”的辫子,遭反对者紧揪着乘胜追击,以致政府要一再后退,就算昨日公布暂缓扣钱,已难扳回失去的分数。

政府推行政策,希望各项措施保持一致,但同时要有更高层次的政治策略思维,计算政策带出的信息会否引起社会不同解读,避免因专业傲慢和行政盲点而犯错。

政府要推迟退休年龄来应付人口老化长远所需,但是现时领取长者综援的未满六十五岁人士并不多,涉及金额有限,而新措施容易被视为“逼长者工作”,政府须衡量是否值得一意孤行令民望受创。如今之计,政府宜深入评估民情反应,通过协商凝聚各方共识,然后调整政策,以免政府支持度进一步受挫,为日后施政添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