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废物增长难遏 官商要加力

2018-12-29 02:40:21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12月28日发表题为“废物增长难遏 官商要加力”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府最新“垃圾数据”显示,去年工商业废物量大增,抵销了家居减废的成效,导致都市固体废物人均弃置量创下二十七年新高,距离减废目标愈来愈远。

政府五年前发表《香港资源循环蓝图》,曾定下人均弃置量六年减两成的中期目标,由二○一一年的一点二七公吨,减至一七年的一公吨,初期确有进展,后来却转减为增,到去年达到一点四五公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四成半。

送往堆填区的都市固体废物大增,有两大原因,包括废物回收力度不足,以及源头减废做得不好,尤其是工商业废物因为经济畅旺和网购盛行而飙升。

本港废物回收做得差,可见诸去年家居废物产生总量比前年减少了百分之一点九,但是送往堆填区弃置的数量反而增加了百分之零点二。至于工商业废物,产生量增加了百分之四点一,但是弃置量增幅却高达百分之九点五。

家居废物减 工商废物多

本港回收力度薄弱,源自回收再造设施不足,过去太倚赖把回收垃圾出口往内地进行循环再造,内地一度是欧美和本港垃圾的重要接收场,一旦内地收紧对“洋垃圾”的进口规管,本港的再造工业消化不了回收来的垃圾,多余的便只好转个弯又送往堆填区。

现时送往堆填区的三大都市固体废物种类,是厨余(占三分一)、纸张(占四分一)和塑胶(占五分一)。首个厨余处理中心今年夏天投入了运作,但是处理能力有限。当局拨地增建废纸再造工场。至于塑胶,更因为本港的再造胶需求不大,部分回收商赚不到钱,干脆拒收塑胶,本港如果无法形成一个盈亏自负而仍能生存的塑胶回收再造业,政府就要考虑成立中央回收系统。

更重要的工作,是做好源头减废。政府寄望于日后的垃圾征费措施,除了这种一刀切的寓禁于征,政府还须针对热门废物种类和产生废物的“大户”,推行精准减废的政策和措施。

减废大落后 达标要加劲

市民近年减废意识大增,可见诸家居废物产生量下跌,政府需要投放更大力度推动工商业源头减废。

本港去年废纸弃置量激增一成三,产生量上升而回收量下跌。刚过去的圣诞节拆完礼物又会有大量包装废纸,一个多月后又到春节送礼旺季,当局应该与环保团体协力推动减少包装的文化,外国还有团体发动要求近年急剧扩张的速递业停止过度包装。

塑胶方面,不少食肆为了卫生、做外卖、节省空间和人手成本,而向顾客提供大量即用即弃餐具,已到了泛滥程度。近来虽有食肆参与“走塑”运动,包括停供塑胶饮管等,但只属少数,未成气候。无论如何,这些食肆总算开了个头,其他行业也应该跟随,例如酒店减少提供梳洗用具,或写字楼增设饮水机停提供瓶装水等,工商业仍然大有减塑空间。

《香港资源循环蓝图》还定下二○二二年人均垃圾弃置量降至零点八公斤以下的目标,现在这减废路程跑到中途大幅落后,政府、市民和工商业都须加把劲才能达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