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内地发展所需 速拓服务业市场
2018-12-16 01:00:2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12月15日发表题为“应内地发展所需 速拓服务业市场”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进一步升级,港产货品下月起可以全线零关税进入内地,而对"港产"的定义亦大为放宽。双方又同意明年三月起进一步向港企开放内地法律服务和检测认证市场。当港产货品输往内地基本上全面享受零关税,日后焦点势会移向内地向本港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这方面仍然大有扩展空间。
根据昨日签署的《货物贸易协议》,香港继续对原产内地的所有进口货物实行零关税,内地对原产香港的进口货物全面实施零关税。由于不少港产货物原料来自内地或其他地方,要看其在本港工序提升的附加值来确定是否算做港产货品,双方亦同意放宽准则,令更多货品可以获归入为港货而享受零关税待遇。
这些额外归入港货的项目约有六千个,包括纺织制品及甚受内地人欢迎的中成药等,例如活络油、驱风油、儿童保健药品等自由行旅客热买项目,日后就可以零关税打入内地市场,在神州大地与内地货品竞争。
港再工业化 需高增值生产
港产货得获内地开放渠道,要成功在内地大展拳脚,还需要做好配套工夫,包括建立促销渠道,以及如果应付冒牌货冲击。虽然零关税降低了港货进入内地的成本,内地不少货品仍有价廉优势,港货的竞争力就在于其质量的品牌,例如港产成衣若不走中高端品牌路线,就难以在内地打开市场。
以现时劳动市场的紧绌,零关税会否吸引部分内地设厂的港商回流,或者吸引外资来港设厂,推动本港"再工业化",视乎本港的生产模式能否与时并进,善用人工智能提高生产力,做到高增值的目标。
内地对港产货品的关税优惠已经做得七七八八,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有限。因此,未来进一步开放市场的焦点,势必落在服务业方面,尤其在金融和专业服务等香港强项。
两地昨日同意,由明年三月起,两地联营律师事务所的范围,可以由目前的广东三市推广至全国,并且允许本港的认可检测机构,承担在内地加工或生产的必须认证产品的检测任务。
先行先试 抢占内地市场
这两项服务都是香港的强项,检测认证曾经是港府锐意推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由于本港对产品认证的服务公信力强,中央开放这方面的"大门",就看港企如何叩开各地的"小门"。
更紧密经贸安排和开放内地人来港自由行,是二○○三年沙士肆虐期间中央推出的惠港措施,有关措施多年来的推展,反映内地经济发展转型的大势,先是逐步开放制造业无惧竞争,再而因应内地多人"富起来"而走向消费型社会,经济增长日趋由消费带动,并且面对各国要内地开放市场的压力,逐步透过关税减免,来走向消费和进口大国。
与此同时,内地亦日益加强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引擎,在开放过程中,往往透过香港作为先行先试之地,避免一下子全面开放带来的冲击,现在这试验场扩展到粤港澳大湾区,本港继续在内地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喝到"头淡汤",须加紧把握机遇,向内地作出良好示范,促成内地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并且在其向海外开放市场之前,充满利用捷足先登的优待,扩大和巩固在内地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