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征收垃圾费 须做好回收

2018-11-02 02:05:16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11月1日发表题为“征收垃圾费 须做好回收”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酝酿多年的垃圾征费措施,本月终于进入立法阶段,预计最快两年后实施。当局须事前做好家居厨余等回收配套,才能够消减市民和政党对征费的抗拒。

几年前全港三大垃圾堆填区有满泻之虞,刺激社会减少废物的意识大为高涨;可是,随着立法会通过扩大堆填区,危机暂得纾缓,社会的逼切感复降,虽然大家原则上支持减废,但是实际垃圾量却增,当局统计二〇一六年送往堆填区的都市固体废物,就比前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一点四。

人口和经济活动增长,抵销了当局宣传减废的努力,当局参考台北和首尔等城市的经验,提出"寓禁于征"的垃圾征费构思。为免被批评库房有大量盈余仍要增加收入,政府早已表明会采取对库房影响"中性"的措施,今次环保局包装成"专款专用",就征费产生的额外收入,承诺会用作减废和回收方面的开支。

家居厨余回收 宜加快推出

当局估计,一个三人家庭每月的垃圾征费开支约三十三至五十一元,并且会对综援家庭增加补贴,所施力度属于令市民感到"微痛"而减少丢弃垃圾。不过,市民如果觉得家居垃圾本有大量可供免费回收再造的项目,例如厨余等,却因政府配套设施不足,逼不得已要当垃圾丢弃,而且还要向政府交费,就难免有所不满。

现时都市固体废物的最大来源是厨余,占整体约三成半。今年七月启用的有机资源回收中心,正处于试行阶段,暂时只处理工商业厨余,而扩展免费厨余回收到家居,则最早要待二〇二二年,比垃圾征费为后,当局须加快进度,最好能够与垃圾征费同步实施。

除了家居厨余,废胶和废纸回收再造亦急待改善。当局推出"三色回收桶"至今,大部分市民已经养成粗略把垃圾分类为纸张、塑胶和金属的习惯;可是,近年内地收紧垃圾进口要求,而本地回收再造设施又不足,导致大量本可回收的物品,照样要送往堆填区,尤感讽刺的是,还有宣传教市民不要把甚么种类的弃纸和弃胶丢进回收桶。

双管齐下 助市民"揼少啲"

减废护地球,市民和政府皆有责。市民的责任是改善消费习惯,减少制造不必要的废物,并且做好垃圾分类以供回收。政府的责任是透过宣传教育和执法,确保有关减废措施有效执行,例如在实施垃圾征费后,结合街头监控科技,防止非法乱弃垃圾,不像二〇一五年全面实施"胶袋税"后,全港弃置购物胶袋数目下跌一年即回升。

此外,政府更有责任去营造一个周全的回收再造供应链和消费市场,以征费减费只是消极措施,积极做法是提供充分的回收出路,帮助市民可以"揼少啲,悭多啲",不至令市民觉得回收设施和品种不足,欲"揼少啲"却无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