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创意破框傲文坛 人去留书世代传

2018-11-01 02:31:18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10月31日发表题为“创意破框傲文坛 人去留书世代传”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九十四岁终老香江,他经历中国风云跌宕,不止成为一代文豪,办报月旦国事,还参加本港《基本法》起草工作,一生卷入不少争议,犹如其笔下的武林大侠,充满传奇。他晚年退隐江湖,少问世事,如今人去楼空,但是所遗下的脍炙人口作品与文学风格,将继续影响一个又一个世代。

原名查良镛的金庸引发争议,在于其不愿意囿于单一思维框框,其创作态度如是,其对国家的态度亦如是。

因此,在创作层面上,他把历史人物与武侠小说情节作出虚虚实实的结合,曾经惹起“篡改历史”的争议;他出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内地部分学术界人士质疑其资格,觉得武侠小说难登大雅之堂。他则像武功超凡的高人,以其创新实力,打破通俗小说和文学作品画地为牢的成见。

武侠世界登文学殿堂

至于现实世界中的政治层面,他虽然在本港左派《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而成名,在创办《明报》后却狠批文化大革命,内地改革开放后他愿意出谋献策,而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内,担任吃力不讨好的政制小组港方召集人,与另一草委查济民推出的“双查方案”,既不依足内地想法,又不全应民主派的要求,不把自己框死在某一个阵营内。一如他小说的主角,不囿于门派之见。

不过,金庸在报坛和政治等这些“世俗”范畴的成就和贡献,影响深广始终不及他揉合历史与文学意境所塑造的武侠世界。

金庸创作力的高峰时期,正值香港武侠小说的全盛年代,作家人才辈出,金庸今天的影响力远超同辈,在于他综合几方面的优点。

大家只需想象翻译他小说的人名和武术招数多么困难,就可以看到中国文字如何瑰丽多采,而他又运用得如何出神入化,至今仍有不少教师和家长,建议学生和子女看金庸小说来改善自己的中文写作。

情感世界男女皆着迷

透过文字上的天马行空和栩栩如生的描述,金庸大大丰富了亿万读者的想象世界,他笔下的人物和情节能够吸引读者废寝忘食地追看,而且吸引人的不止是那些比武,还有男女之间的关系,扣人心弦胜过不少爱情小说,令男女都为他笔下的武侠和情感世界着迷和感动。

虽然有其他作家的作品情节更曲折,想象力更丰富,或者取态更严谨,但是金庸综合多方所长而卓然成家,虽然小说最初以连载形式发表,在推展结构上或有沙石,不过瑕不掩瑜,有“金迷”就形容金庸的文学成就不逊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和高行健。

随着电视剧和电影翻拍又翻拍金庸作品,金庸的“票房价值”持续不衰,今天还发展到电子游戏,在大众传媒推动下,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无论是否看过原著,都为其小说人物动情,受其小说人生和世界观影响。他笔下的世界,成为留存后世的最丰富遗产,永不会磨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