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破框傲文坛 人去留书世代传
2018-11-01 02:31:18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10月31日发表题为“创意破框傲文坛 人去留书世代传”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九十四岁终老香江,他经历中国风云跌宕,不止成为一代文豪,办报月旦国事,还参加本港《基本法》起草工作,一生卷入不少争议,犹如其笔下的武林大侠,充满传奇。他晚年退隐江湖,少问世事,如今人去楼空,但是所遗下的脍炙人口作品与文学风格,将继续影响一个又一个世代。
原名查良镛的金庸引发争议,在于其不愿意囿于单一思维框框,其创作态度如是,其对国家的态度亦如是。
因此,在创作层面上,他把历史人物与武侠小说情节作出虚虚实实的结合,曾经惹起“篡改历史”的争议;他出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内地部分学术界人士质疑其资格,觉得武侠小说难登大雅之堂。他则像武功超凡的高人,以其创新实力,打破通俗小说和文学作品画地为牢的成见。
武侠世界登文学殿堂
至于现实世界中的政治层面,他虽然在本港左派《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而成名,在创办《明报》后却狠批文化大革命,内地改革开放后他愿意出谋献策,而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内,担任吃力不讨好的政制小组港方召集人,与另一草委查济民推出的“双查方案”,既不依足内地想法,又不全应民主派的要求,不把自己框死在某一个阵营内。一如他小说的主角,不囿于门派之见。
不过,金庸在报坛和政治等这些“世俗”范畴的成就和贡献,影响深广始终不及他揉合历史与文学意境所塑造的武侠世界。
金庸创作力的高峰时期,正值香港武侠小说的全盛年代,作家人才辈出,金庸今天的影响力远超同辈,在于他综合几方面的优点。
大家只需想象翻译他小说的人名和武术招数多么困难,就可以看到中国文字如何瑰丽多采,而他又运用得如何出神入化,至今仍有不少教师和家长,建议学生和子女看金庸小说来改善自己的中文写作。
情感世界男女皆着迷
透过文字上的天马行空和栩栩如生的描述,金庸大大丰富了亿万读者的想象世界,他笔下的人物和情节能够吸引读者废寝忘食地追看,而且吸引人的不止是那些比武,还有男女之间的关系,扣人心弦胜过不少爱情小说,令男女都为他笔下的武侠和情感世界着迷和感动。
虽然有其他作家的作品情节更曲折,想象力更丰富,或者取态更严谨,但是金庸综合多方所长而卓然成家,虽然小说最初以连载形式发表,在推展结构上或有沙石,不过瑕不掩瑜,有“金迷”就形容金庸的文学成就不逊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和高行健。
随着电视剧和电影翻拍又翻拍金庸作品,金庸的“票房价值”持续不衰,今天还发展到电子游戏,在大众传媒推动下,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无论是否看过原著,都为其小说人物动情,受其小说人生和世界观影响。他笔下的世界,成为留存后世的最丰富遗产,永不会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