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大桥“塞人”避免赶客
2018-10-31 00:53:33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10月30日发表题为“改善大桥‘塞人’避免赶客”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港珠澳大桥开通,没有塞车,最近两天却有“塞人”,逾千旅客轮候俗称“金巴”的三地口岸穿梭巴士,本来通关连行车不足一小时的旅程,结果要花逾三小时,怨声载道。三地当局除了要巴士公司在高峰时间加班应付,还须就这几天运作所暴露的三地口岸配套设施不足,检讨改善。
港珠澳大桥构思初期的主要功能,是畅顺粤西与本港之间的物流;不过,通车最初几天,过桥的大小货车每天不足五十辆,远逊原先预期,基本原因是深圳货柜码头发展改变了港深货运生态,短期原因是大桥公布通车启用的时间短促,运输业尚未与货主谈妥改变路线涉及的时间和费用。
另一方面,大桥假日人流却比预期多,十年前当局预计大桥通车首年每日人流五万至七万人次,上星期三起通车首几天工作日,每日约三万五千人次用桥,但是在星期六即爆升至五万九千人次,首次达标,到星期日更出现七万八千人次的“超标”情况,无论口岸售票和巴士调度都措手不及,旅客排长龙购票后又要排长龙等车。
做好“民心桥”开局
这情况在中午时已出现,到黄昏进入高峰,近千旅客挤拥在口岸等车,到昨日早上又再出现长长人龙。
“塞人”现象反映大桥功能与原先设想有出入,把大桥视为崭新景点的旅游人士,远比原先设想为多。无论是自由行或者旅行团,不少人趁周末和假日“早出晚归”,结果在黄昏时段就出现大量“归家心切”的旅客。此外,也有旅客是星期一才乘搭早车回程上班。这种旅客使用模式,早在东铁载客的情况反映出来。
旅客初用大桥就有不愉快经验,对于因货运逊预期而要增加倚靠客运的大桥来说,如要做好促进三地融合的“民心桥”任务,就必须急谋补救改善,以免不停赶客,有的吃了苦头不愿来第二次,有的看了负面报道根本不来。头开得不好,以后要重新吸引旅客人流,恐要事倍功半。
配套不周须速解决
无论日后大桥少了新鲜感后旅客会否减少,当局都要好好解决当下的疏导人流问题,首先是检讨巴士车队调动时间,出动更多双层巴士,应付高峰人潮,并且预留足够人手和弹性,按照临时需要而加班。此外,要与旅游业界沟通,看看可否避免挤在一起回程,同时预先掌握旅行团回程时间人数,方便调动巴士配合。
通车初期还暴露了三地口岸配套设施不足,厕所是所有口岸都面对的问题,而食肆不足令不少候车旅客要到便利店“扫货医肚”,连部分食品货架都被扫空。更大问题是内地旅客来到本港口岸却没有找换店,而港客到内地和澳门口岸却难用现钞购买车票,在在需要三地管理当局以人为本、以客为尊来改善解决。
车流方面,当初担心“逼爆”东涌和澳门的情况,没有出现,当局可以放心批出更多私家车配额,令更多商务客和自驾游人士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