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发挥大桥潜力 须三地政策配合

2018-10-26 02:51:12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10月25日发表题为“发挥大桥潜力 须三地政策配合”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港珠澳大桥首日全面开放通车,车次逊当初预期,这属意料之内,当局早因物流路线近年改变而调低了预测,而行车配额发放保守以避免混乱失控,以及部分运输公司未准备妥当,都影响车流量。待运作纯熟后,有关方面可以增加配额,提高大桥的使用量。

大桥昨日早上九时通车,吸引了不少“首发团粉丝”,有巴士公司甚至接了首两天逾百班包车的生意,又有旅行社的首三天大桥旅行团已爆满。虽然如此,通车首十三小时使用量为二千多辆,平均每小时一百五十多辆,是十年前预期平均每小时三百八十多辆的一半。

由于深圳货柜港口的发达,减少了对本港货柜码头的依赖,内地货运经深圳出入口的比例增加,此外还有连接番禺与东莞的虎门大桥及未来连接中山与深圳的大桥竞争,顾问公司两年前已经调低了港珠澳大桥使用量预测,这是经济结构的原因。

初严限配额 待运作成熟

另一个原因是基于操作上的考虑。早在大桥开通前,已经有内地车挤满港澳道路,瘫痪港澳交通的顾虑,因此大桥实施特许证配额制,车辆要利用大桥来往珠海和香港,不但要有中港两地车牌,而且要申请使用大桥的特许证。香港方面有一万个配额,惟在通车初期只发放五千个,这个保守做法,有助避免车辆蜂拥而至,而通关和管理又未运作成熟,而出现怨声载道的混乱情况。

第三个原因是大桥公布通车的日子比较短,由公布至落实只有五天,不少车辆和营运商都未做好准备。由于车辆来往港珠澳不但须有中港车牌,而且要购备两地保险,虽然香港的五千个配额早已一扫而空,但是到通车前几天,做好保险手续的仅四百多辆车,大部分车辆因而未准备上桥。此外,一些巴士公司亦未赶及招聘到足够司机开工,旅行社亦不够时间组团。

带起经济活动 催生需求

这三个因素中,最后一个因素可望短期内就得到解决,第二个因素则要视察大桥运作是否顺畅,大桥除了硬件创新,内地管理软件也运用了不少创新技术,尽量节省旅客和货物过关检查的时间,通车初期是技术磨合期和运作观察期,日后确定运作顺畅,自然可以因应大桥的处理能力和港澳两地的交通承受能力,增加行车证配额。

不过,关键仍在于需求,这关乎粤港澳三地的经济结构演变。虽然大桥的物流业需求可能低于十年前的预期,但是自驾游和客运服务的需求,却因内地的经济与科技发展而远比当初预测为大。

随着基建带动三地经贸和社会往来,不少公共交通和旅游车使用量增加,商务包车的需求亦会大增,而大桥亦可能催生新的物流业务需求。

港珠澳大桥和高铁香港段,以及其他大型交通基建一样,不可能一开始便出现“逼爆场面”,所产生的经济发展潜力需要假以时日发挥。要能善用大桥,就需要三地政府在政策上加以配合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