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AI潜力 须资源市场并重
2018-10-20 00:57:24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10月19日发表题为“发挥AI潜力 须资源市场并重”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排名,凸显本港创新力的弱项。另一方面,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分析则指出,全球人工智能(AI)学术论文影响力,香港位居第三。这显示本港并非没有创新人才,关键在于资源配套和市场开拓方面要加把劲。
本港今年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一百四十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七,在十二大支柱中,最弱的两项都是名列第二十六,包括市场规模和创新力,当中创新力只得六十一点九分,是唯一不够七十分的项目。
本港市场规模受地理和人口等先天环境所限,而创新力却可以透过后天培育来提升。《泰晤士高等教育》分析二〇一一至一五年各地发表有关人工智能的学术论文,香港共二千二百零五篇,不足美国十分一,但是贵精不贵多,总体影响力压倒美国排全球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理工大学和中文大学学者人工智能论文的影响力,分别排全球第八和第十。
扶初创企业 拓内地市场
实际上,现时全球最具价值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商汤科技,就是由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牵领的研究团队设立,以香港和深圳为基地,所研发的人脸辨识技术,比肉眼还精准,获内地广泛应用,大为提高出入境过关和追查通缉犯效率,并且试用到无人商店等民生层面。
本港科研人才不限于人工智能,也有成功运用其他科技作商业应用的例子,获外国企业垂青收购。近年学校推动"科学、科技、工程、数学"(STEM)教育,在课外活动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亦产生不少获英特尔奖得以"名垂"小行星的"星之子"。除了本身培育,本港亦透过输入人才来弥补不足。
科技园公司与商汤和阿里巴巴合作,在科学园推行"初创公司加速器计划",首轮七家企业本月迁入园内"人工智能及数据实验室",接受孵化培育,正是其中一个利用本港创科人才、并且希望打开内地市场的途径。
提升竞争力 须持之以恒
创科创富已经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识,美国市值最大企业已经由"新经济"公司包办,内地则致力以创科来突破经济发展瓶颈。香港近年朝这方向急起直追,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近日就阐释《施政报告》在上游研发力量、中游推动研发成果转化落地,以及技术转移与下游产业连接方面,投放资源数以百亿元计。
要令创科力量做大做强,还要靠市场开拓,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机遇,但亦带来竞争。这方面的竞争,不仅来自深圳,内地远至贵州和天津,国外更不消说,单是新加坡就一直领先香港。
创科投资需要长远眼光,以互联网商机为例,美国在互联网普及了二十年,期间经过科网股泡沫,才由当初的"眼球"概念,演化到今天化为实际盈利的财路。本港须持之以恒,透过创新构思解决日常生活和营商面对的问题,提升生活质素和营商效率,从中加强竞争力和发挥创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