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学者研究 助港“智城”发展
2018-10-10 02:47:33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10月9日发表题为“诺奖学者研究 助港‘智城’发展”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新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两位得主,分别探讨气候转变和创新科技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为这些范围的经济增长研究,提供了影响深远的量化模型。创科及气候,正是本港发展智慧城市所要面对的问题。
得奖者之一的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罗默,今年一月才辞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一职。“罗默模型”为内生增长理论奠定基础,计算出不同经济力量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意欲。
以前觉得高科技“揩嘢”的本港企业界,近年逐渐改观。美国和内地创新科技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又成为社会创富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唤醒了本港急起直追的意识。建立知识型社会,发展智慧城市,成为本港迎战未来的出路。
另一位得奖者耶鲁大学讲座教授诺德豪斯,有“气候变化经济之父”的尊称。他综合物理、化学、经济学理论,研究出气候变化与经济互动的量化模型,获广泛采用作厘订气候政策参考。刚经历过超强台风“山竹”肆虐的香港,对气候极端化自有一番体会。
创科与环保促经济增长
就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诺德豪斯得奖的同一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特别报告,指各国要实施比《巴黎协定》更进取的措施,才能够确保全球升温不逾前工业化时代一点五度的限制,否则升两度便会导致海水平面上涨逾十厘米,并且影响粮食生产。
对于创科及气候问题,在诺贝尔经济学奖新闻公告中,形容两位得奖者没有提供总结答案,但向大家提供了创科及气候因果的基本洞悉,为如何达到可持续全球经济增长的问题,更加接近答案。
面对全球创新科技发展的竞争,本港最近几年大增投放于科研的资源,还破除了内地科研经费南下的壁垒,搞好基建硬件,再加强软件应用层面的开发,朝智慧城市方向发展。
公仆须有通盘创新思维
尤其是近年电子支付工具百花齐放,金融管理局还发展出不同支付工具的共同平台,银行最近推出的“转数快”反应不俗。当局亦部署利用大数据,来改善停车场空位资料等交通管理,以及安老和医疗服务。
智慧城市的特色是善用资源提高效率,创新及环保并行。本港不同范畴的发展步伐相差甚远,金融步伐近年加快,废物处理则远远堕后,其他方面的创新应用亦显得各自为政,不利提升整体效益。
本港的创新环境并未能够作出有机整合,单是政府内部,有智库就形容公务员团队合作和变革思维不足。政府须在环保、防灾、交通、医疗、福利、教育、治安各部门,拟出管理和服务可以便民又省钱的“智慧化”方案,并且带头试用一些本地研发的创新产品,充分利用研究结果,来达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