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大辩论欠共识 增土地速去马

2018-09-30 23:23:40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9月30日发表题为“大辩论欠共识 增土地速去马”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完成“大辩论”咨询,并且应特首林郑月娥要求,提供初步观察,予她撰写《施政报告》参考。当中五大热门讨论项目都只是胪列正反意见,共识欠奉,益显政府须展示魄力,从速推行开拓土地工作,应付社会对住屋和种种设施的急切需求。

近年本港楼价与租金指数迭创新高,公屋轮候年期愈来愈长。要增加开发土地,早已是社会共识;而开发途径则众说纷纭。林郑月娥去年九月委任专责小组咨询民意,希望透过“土地大辩论”凝聚社会共识,让充分民意支持下,减少开发土地的政治阻力。这安排确是引起百家争鸣,但从辩论过程所见,凝聚共识的期望却恐怕落空。

据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的总结,由今年四月开始的五个月“公众参与期”,小组进行了超过一百八十场活动,收到逾六万五千份书面意见,二万八千多份实体和网上问卷,并且电话调查了约三千名市民。

按照原定时间表,小组现进入撰写报告阶段,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团队,对收集得来的公众意见,进行质化及量化分析,争取在年底前就土地供应策略及选项的优次,向政府提交一套整全的建议。

居住问题要急民所急

可是,在“土地大辩论”期间,申请公屋愈等愈久,楼价租金节节上升,就算楼价到八月轻微回落,但仍居于高位。虽然政府有增加居屋折扣等措施,纾缓市民“上楼”负担,然而僧多粥少,受惠人数极之有限。民调显示市民现时最关注的就是居住问题,林郑月娥下月发表的《施政报告》必须作出交代,如果要待专责小组报告年底出炉才有所行动,公众将更觉政府敷衍拖延,不急民所急。

因此,专责小组日前提供了公众意见的初步观察,在土地供应策略上,小组指社会普遍同意增辟各类型土地的工作刻不容缓,并且须多管齐下应付短、中、长期发展需要。但这是毋须“大辩论”都众所周知,等于告诉大家“阿妈是女人”。

至于增加供应的途径,小组列出五个热门讨论选项,包括棕地发展、公私营合作利用私人新界农地储备、利用粉岭高尔夫球场等私人游乐场地改作建屋、维港以外填海,以及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带。由于民意对这些选项有颇大分歧,未见共识,小组只能扼要地提及各方意见。

咨询无定向杂乱纷陈

咨询过程可以看到不同利益团体各出奇谋影响讨论结果,由于团体动员以种种招数营造声势,一些组织更在咨询活动“踩场”斗大声,不少市民对各类选项的了解又有限,难以做到客观和深入的理性讨论,流于形式化。

以往政府就政策咨询民意,大多是有了初步意向框架,实质上主导决策,今次则是毫无前设的“真咨询”,迷信可以达成共识,结果杂乱纷陈,事与愿违。

花了一年多时间进行归纳选项和“大辩论”的客观后果,不但无法为炽热的楼市降温,反而推慢了政府增辟土地的步伐。令社会觉得政府放慢了手脚,土地和房屋会继续供不应求,捉襟见肘,扭转不到楼价持续上升的心理预期,反而为楼价租金火箭式上升提供了燃料。

既然“土地大辩论”凝聚不到社会共识,政府必须果断行事,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决意去马的增辟土地政策,包括无可避免的填海方案,向市民展示尽快大量增加供应的决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