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楼市初现跌 承接力仍强

2018-09-30 04:21:13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9月29日发表题为“楼市初现跌 承接力仍强”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连升二十八个月的本港楼价终于略告回落,一度热火朝天的市场气氛稍为降温,是否成为楼价趋势转角位,还要看多一、两个月的数据。由于小型单位价格及大小单位租金全面续升,反映市场有一定刚性需求,成为挺住楼市不致狂泻的重大承接力。

差饷物业估价署公布,上月住宅价格指数为三九三点九,比七月微跌了不足百分之一,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升了差不多一成六。至于租金指数则连升七个月,去到一九五点七的历史高位。

差估署的数据并不令人诧异,过去几个月楼价指数虽然续升,但是升幅不断收窄。看诸楼市,新盘销售开价纷纷趋向保守,贴近同区早前推出新盘楼花的价格,还有新盘价格与同区现货新楼看齐,最近更有平均每方呎价钱九千多元的新盘楼花推出市场。发展商开盘价不复进取,而首批去货后亦多原价加推。部分发展商还增加优惠,变相减轻买家成本来吸客。

二手市场少了发展商提供优惠的因素,楼价变动更加明显,对差估署指数的影响更实时和直接。就算不少业主没有调低开价,但是近来扩阔议价空间,而且多了低于市价成交的个案。

一手贴市价 二手低市价

造成这种现象,部分原因来自个别发展商销售的策略,例如有在本港"初试啼声"的内地发展商采用薄利"速"销的策略,而主要原因来自大环境,既有加息预期,又有政府推出"楼市六招",规定新盘开售每批要占单位总数至少两成,以及推出一手单位空置税,增加发展商囤积成本,和难以"挤牙膏"式卖楼,令市场预期供应量增加,预计下季会有新一波推售高峰。

在这种楼市可能转势的气氛下,市场心理预期出现调整,二手业主更要面对一手楼盘增加供应的竞争,立场因而比前松动,但有实力持货,没有恐慌性抛售,买家亦不轻易屈服,有耐性花较长时间,与业主议价拉锯。

在差估署数据中较能反映市场刚性需求的,是租金数字,绝大部分人租楼都是为了应付居住需求,租金指数亦对经济变化较为敏感。与去年八月相比,楼价指数十二个月内累升近一成六,租金指数则升了百分之五点四,升幅较逊,但是展现的韧力较大,在大中型单位楼价按月纷挫之际,各类型面积住宅租金仍然上升。

短期因素 观望《施政报告》

刚性需求也表现在实用面积四百三十一方呎以下的单位价格指数,上月逆市上升,与一年前比较,升幅跑赢其他面积的单位,反映不少市民因为组织小家庭或其他方面的需要,就算经济能力买不到中型单位,都愿意咬紧牙关拼一口气"上车"。

究竟八月楼价指数由升转跌,是标志楼市进入下跌周期,抑或只是两、三个月的短期调整,政府政策和经济环境因素有直接影响。

长线而言,楼市脱离不了经济大环境,现时本港经济仍然蓬勃,就业稳定,要视乎日后加息步伐,以及中美贸易战对内地和本港经济的影响。

短期因素则视乎政府政策。刚公布的政府卖地计划,本财政年度首三季的卖地可建屋量约九千八百多伙,只及年供一万八千伙的目标约五成半,第四季供应量能否急起直追,直接影响市场心理。

此外,去年这段日子市场出现等待《施政报告》的观望期,在《施政报告》未见为楼市降温的有力措施后,楼价加快飙升,直至当局提出"楼市六招"才逐渐收敛,现在市场又来到留意今年《施政报告》有何良策的阶段,但观乎政府手中可打的牌,有效增加房屋供应的招数料暂难出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