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吸取战山竹经验 防更大天灾

2018-09-17 21:57:43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9月17日发表题为“吸取战山竹经验 防更大天灾”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被称为“风王”的超强台风山竹昨天来袭,除了十二级风暴威力惊人,不少玻璃窗被吹爆,大量树木东塌西倒,其带来的海潮与红雨,也令部分海边地区成为泽国。一场特大风劫,令市民触目惊心,受灾者更度过苦难的一天,幸而政府和公众今次的防灾准备比过往强,故未出现极严重的灾害,社会上下应吸取这一役的经验,防范未来更大天灾。此外,对于一些基建上的不足,例如部分地区海水倒灌问题仍未能解决,也须制订根治之策。

  准确“预告”有助打胜风魔

  防灾必须多方面配合和努力,才可见成效,而首先要做好的,是对台风的预测,在这一仗,天文台和有关的国际机构已尽了责。今次山竹吹袭香港,有一个很长的“预告期”,由低气压渐形成台风开始,天文台早已根据科学资料,警示山竹风力强横,破坏力大过以往台风,而其他地区的天文机构,也提出类似的警告,故早在一星期前,传媒已不断报道山竹的威力与路线,让政府与公众意识到“来者不善”,必须全力戒备,严阵以待。

  由于科技一日千里,加上精确的卫星监测,天文机构的预测力比以往大大提升,这对及时防灾起了很大作用。在山竹临门前,内地与港澳气象部门举行视像会议,交换天文资料,研究山竹的走势,令预测更加准确,同类会议往后有必要恒常举行。

  防灾与救灾乃由多个不同政府部门负责,若彼此各自为政,欠缺全局部署,便会变得一团糟,令灾情更严重。所以,今次政府在山竹杀到前,召集多个政府部门官员开会,由保安局局长李家超主持会议,要求各部门找出其职责内各项防灾细节,并切实执行,同时部署强台风来袭前后的安置及救援工作,制定周全计划。

  这不仅涉及政府部门,官员也须与相关的私人机构在事前做好协调,例如要求工程公司和管理公司做好防风安排等。官民紧密合作是有效防灾的必要条件,对此以后须进一步加强。

  海水围城 显示防御不足

  能否减低台风的破坏,主要在于基建的承受能力,以机场为例,因有大屿山遮挡,在防风方面比关西机场要强,但太依赖天然屏障也会出事,故机场对海水淹浸早有防备,至今未出现如关西机场般的大灾难。此外,香港多年来在渠务建设与斜坡修整做了大量工夫,发生天灾时,可减低灾害。

  香港无疑有较强的防灾能力,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气候不断极端化,天灾“怪兽”愈来愈凶猛,也愈来愈超乎预计,更多“山竹”将接踵来犯,香港必须为更坏情况作准备。今次港岛杏花邨被海水淹浸,出现洪水围城惨况,显示海水水位正日渐升高,原来的预防设施已不足以抵御,必须重新加建改善,以根治问题。

  此外,今次风灾也再次暴露了旧楼不堪吹袭的风险,以及新楼宇玻璃窗能否抵受强风的问题,有关当局有必要全面检视,并与有关业主和工程业界研究加强防风的方法,否则,当下次强台风再临时,可能出现更大的灾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