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7月12日发表题为“贸战升级 中国稳阵脚抗美”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中美贸易战急剧升级,美国列出清单,对中国价值两千亿美元的产品征收一成关税,这无疑将令战场已逐渐扩大的中美贸易战火上浇油。美国总统特朗普此举或许意在速战速决,但北京绝不会轻易言败。
眼下中国已经多管齐下,应对这场自改革开放以来罕见的贸易战争。引人注目的措施之一是: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对美反制所增加的税收收入,将主要用于补贴各类受贸易战影响的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总理李克强近日马不停蹄走访欧洲数国,并在最重要的站点——德国,获得总理默克尔强而有力的支持。本周一中德签署总金额近三百亿美元的双边合作协议,内容涵盖农业、化工、通讯、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
从欧洲获得科技支撑点
在美中、美欧贸易战开打之前,默克尔政府已表示,将致力与中国加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智慧制造等领域的合作。只要默克尔能保住其执政地位,德中两国在上述领域的合作,将会持续推进。这也意味着,中国可能绕过美国对华高科技领域发展的种种限制,从欧洲获得产业升级与科技更新的支撑点。
与此同时,中国与一些国家的自贸谈判亦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本周,中国和巴拿马的首轮自贸协定谈判正式啓动。过去数十年美国一直掌控着交通咽喉巴拿马运河,但眼下巴拿马政府却着力排除美方影响,试图抓住中国经济转型之机,吸引更多中国投资。
此外,早前李克强访问保加利亚时,保国总理鲍里索夫主动离开座位坐到李克强身旁,以手中地图向他示意:想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修建一条隧道。这动作清晰传递出欲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急切心情。
这至少说明一点:美中贸易战虽然可能会对中国经济的一部分造成影响,但却不能阻隔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合作。除此之外,在关乎经济稳定的能源方面,中国亦正努力稳住阵脚。
中阿结成伙伴保障油源
特朗普政府自今年五月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啓对伊制裁之后,近日又要求所有国家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中断对伊经贸合作,放言不遵从者将受严惩。美国官员并特别点名中国和印度,声称两国如不“听话”,将像其他国家一样面临制裁。另一方面,中东因美国在以色列的大使馆迁址重陷乱局,都令中国在保障自身能源安全方面,面临压力。
在此情况下,本周二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出席并发表讲话,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全面合作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无疑是令人瞩目的“破题之举”。中阿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意味着中国原油进口总额的近四成供应量,有了多一点安全保障。
特朗普正对中欧双线作战,白宫再扩大对中国商品加征进口关税的举措,无疑也是向欧洲释放“美国不会后退”的信号。然而,国内外局势都在变化,美国要长久支撑也非易事。这场贸易战打到关键时刻,将极可能演变成一场国家甚至国民意志的终极较量。只是不管孰输孰赢,都将不可避免地制造一批批无辜“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