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升温 贸易战势持久
2018-07-09 21:23:05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7月9日发表题为“民族主义升温 贸易战势持久”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美贸易战刚开打,硝烟味渐浓,美国两艘驱逐舰在此时驶经台湾海峡,大有“踩场”意味,明显藉此向中国表达强硬立场。此举不仅再刺激中央领导人的神经,也令北京有更大理由把贸易战定性为“卫国之战”,提升至民族主义层次。在这主导思想下,中国将对美以硬碰硬,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今次美舰游弋台海,时间上并非巧合。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此刻正在区内进行,大批战舰与战机进入周边海域,针对“中国威胁”之意显而易见。特朗普此时向中国打响贸易战第一炮,摆明车马要压抑中国势力,其用意与军事震慑同出一辙,只是换上贸易和经济利益的名堂。
举“卫国”大旗 战斗味浓
北京对此当然看得透彻,不会简单视为贸易之争,为了动员全民之力打这场仗,将会高举“捍卫国家利益,抵抗美国”的旗帜,不惜在一段时间内牺牲部分利益,与美国打一场消耗战。
特朗普引爆贸易战当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就吹响了“抗美”战斗号,表示“中国人民向来不惧怕任何外部压力”,又说“保护主义大棒,都吓不着、难不倒中国”,这样的形容,与过往谈贸易战问题大不相同,民族主义意味极浓。该报还在同一天刊登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纪念抗日战争的一段讲话,意思就更加清楚。
北京除了直斥美国欺负中国,更指中国有责任捍衞国际经济秩序,撑起全球发展,给这场仗加上一个更大的使命。内地学者近日就此有过一些精辟论述,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就指出,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实行的保护主义措施,貌似较温和,却极具杀伤力,只不过隐蔽得好而已。他说在关税保护之外,美国建立了很多非关税的堡垒,包括反倾销和补贴等,直接限制贸易伙伴的大量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中国也是“受害者”。
根据这说法,不公平贸易的“祸首”是美国,许多国家都在其欺凌下遭致损害,但美国却恶人先告状。为了维持国际贸易公义,中国“舍我其谁”,有必要与美国力拼,以维护世贸规则,相信可得到其他国家和应。
打对方痛处 比并耐力
策略上,中国可打的牌有几张:一是在中国有业务的美国企业;二是受关税措施影响的美国公司;三是向中国输出大量农产品的州份。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学者指出,在华的非中国公司将百分八十七计算机及电子产品输美,增加关税对其打击甚大;此外,由中国输入零件的制造商,如福特及通用汽车等,生产成本将增加起码百分之二十五;至于一些农业州份,就更加叫苦连天。这些企业与州份对共和党有一定影响力,只要北京继续猛打痛处,令其损失“入肉”,向政府施压,形势就可能出现变化。在这段时间,中国料不会轻言退让,就如世界杯两强对决加时比赛一样,与对方斗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