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切合需求分配勿太薄
2018-07-06 20:40:25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7月6日发表题为“年金切合需求 分配勿太薄”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公共年金计划正式推出,为市民晚年生活提供稳定收入来源,虽然部分人士觉得回报不是太吸引,但是计划的特点是极低风险和提供去世的稳定收入,甚为切合现时超低息环境下的长者需要。
政府推出理财产品的目标,无论是抗通胀债券或银发债券,不是为了帮助市民赚大钱,市民不宜期望有高回报率。外间投资可能赚得多也蚀得多,一些有数十万或数百万元积蓄的老人家,很多都不愿意毕生累积的血汗钱承受太大的投资风险,但是放在银行,息口远不及通胀,财富不断被蚕食,市面却少有让长者放心保值的投资产品。
尤其是本港推行强积金计划,变相强逼市民储蓄,到六十五岁时,不少打工仔都有一笔钱进帐,再加上自己多年来的储蓄,拥有数十万至数百万元,并不稀奇。这些长者的烦恼,是如何替自己的资产保值或赚取稳定回报,确保自己的漫长退休岁月,不会出现用光储蓄的一天。
股票风险高 储蓄息又低
市面上确有股票等投资回报高的产品,但是回报高,风险亦高,恒生指数近来的波动是明显例子,不少人买卖股票受市场气氛影响,损失可以很大。对没有工作收入的长者来说,就算股场经验丰富,也适宜分散投资,留一笔钱赚取细水长流的回报,作为应付晚年生活费的安全垫。
至于理财保守的长者,习惯把钱放在银行保本生息,可是利息远追不上通胀,资产购买力不断萎缩,不少人甚至要掏取本金来作生活费,当本金被提取用完,就毫无收入。年金虽然也有按月提取本金连利息的成分,但是就算十多年后用完本金,每月可以提取的金额仍然不变,无后顾之休,愈长命愈”着数”。
细水长流 长者毕生受用
此外,由于投放于公共年金的本金,属于保险产品,在申请俗称”长津”的高额长者生活津贴时免算入资产,部分长者因而可以两者兼得,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举个例子,有六十万元资产的退休男士,本来超过长津资产限额,但是如果他扣去五十万元加入公共年金,每月可领取约二千九百元,剩下的资产令他符合资格每月领取三千五百元的长津,月入就可以有六千多元。
对较多资产的人士来说,投放公共年金上限一百万元,每月可以有五千多元的收入,如果住在自置物业,应该足够应付日常生活所需。不过,过去政府推出的理财产品都录得超额认购,今次年金计划,如果受欢迎会加推至总额二百亿元,但是最后每人能够分到多少仍然成疑,要是最后大家最多分得十多二十万元,每月只能收到一千多元,比俗称”长者津贴”的高龄津贴还要少,当局就须考虑是否再”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