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回归二十一年来,与内地关系愈趋紧密,成为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提供重要条件。展望新一年,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纲要行将发表,还有三项重要跨境基建启用,势将加强本港与内地融合,港人若能认同这个发展方向,积极配合,有助把社会民生经济发展提升上新台阶。
主管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香港事务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副总理韩正,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由一百五十个香港各界青年代表组成的“国家发展战略与香港青年机遇”访问团时,就引用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七月来港庆回归时的重要讲话,提出了香港尤其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三大跨境基建配合
未来几个月,本港将有三项庞大跨境建设落成启用,当中港珠澳大桥和莲塘\香园围口岸,对促进港粤人流货流的效果,显而易见;至于高铁香港段通车,不仅令本港与广东多处地方纳入“一小时生活圈”,而且连接全国高铁网,等于打通经脉,辐射至全国各主要甚至二、三线城市,把相互交往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些跨境基建,为本港与内地进一步融合缔造了优良的硬件,能够更有效率利用国家规划出来的软件格局。粤港澳大湾区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有关发展规划纲要行将出台,这个包括广东省七市加上港澳合共九个城市的融合发展大计,涉及七千万人口,和全国最富创新科技经济发展潜力的地区,香港以其金融、经贸、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与内地的创新和制造业等优势互补,可以缔结成新的经济起飞动力。
由于区内有合作也有竞争,港澳办主任张晓明上月引述“中央领导”讲话,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时须执行四点“指示精神”,包括充分尊重特区政府意见,若有几个方案合用,应尽量采用特区政府所提方案;中央有利于港澳的措施,亦尽量由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宣布,让港澳社会充分感受到中央的支持,维护行政长官权威,强化行政主导。
开阔视野至大湾区
另一方面,韩正日前接见林郑月娥,听取本港对大湾区计划的意见,亦提出要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让大湾区整体人口共享发展成果。换言之,未来本港参与大湾区发展,要放眼整区百姓利益,而不是只顾港人利益。
大湾区发展特别着重年轻人的参与,对本港社会尤其是青年来说,摆在面前的选择,是开阔眼界,把视野扩及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还是把眼光局限于香港一隅自我边缘化。要是认同这个发展策略的方针,充分把握从中带来的机遇,无论个人事业或社会经济,都有机会提升到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