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生科研究虎添翼 还须建好产业链

2018-06-23 23:39: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 《星岛日报》6月23日发表题为“生科研究虎添翼 还须建好产业链”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欧洲行其中一个亮点,是见证香港大学、法巴斯德研究所及香港科技园公司签订备忘录,在科技园管理的大埔科学园成立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本港发展成为生物医学创新科技枢纽的实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表明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指香港拥有较雄厚科技基础和高质素科技人才。本港的医学研究向来有相当实力,由香港大学教授袁国勇发现沙士病毒,至中文大学教授莫树锦的标靶药研究革新全球肺癌疗法,都是获举世公认的成就。

两所附设医学院的大学,还有其他世界级的研究成果。中文大学新任校长段崇智本身就是生物科技研究专家,专注干细胞生物工程及再生医学范畴,认为本港学者要加强国际合作,与海外市场接轨,推广研究成果。前港大校长徐立之则是遗传学专家,现正为科学园筹立生物医药科技中心。

汇资聚人 做国际枢纽

本港有与国际接轨的学术研究传统,又有内地丰富的病理资源作配合,成为发展生物医学创科国际枢纽的优厚条件,继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落户本港科学园后,今次港大与巴斯德研究所又在科学园成立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令科学园汇集国际尖端生物医学科研机构和人才方面,如虎添翼。

科学园已吸引了约一百家本地及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公司进驻,三年来增加近倍,负责管理科学园的科技园公司,以医疗科技作为其中一个重点发展的创新平台。政府《财政预算案》拨出五百亿元支持创科发展,当中一百亿元是给科技园公司,当中三十亿会用来加强科学园的生科技基建设施,包括兴建生物科技实验室和生产设施。另一百亿则用作支持两个创科平台,其中一个就是医疗科技创新平台。

这一连串的投资和国际合作,不但提升本港的生物科研基建,而且增加大量科研工作机会,留住和吸引科研人才,再加上国家容许香港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的科研经费,更增加了本港的科研财源。

规模投产 善用大湾区

另一个财源则是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容许”同股不同权”吸引创新科技公司上市外,同时为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大开方便之门,接受产品仍在研发阶段、未有收入或盈利、市值逾十五亿元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为这些在科研方面做出头绪而成果又未达商品化阶段的公司,提供除创投基金外另一筹集资金的途径。

这项新措施已经吸引不少内地初创企业的兴趣,这些公司缺少固定资产以借取银行抵押贷款,而创投基金则要索取大比例股权,港交所预计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第一波将于暑假开始,到九月初还会出现”上市潮”。

虽然内地公司现时对这新安排反应较热烈,本地初创企业亦可以利用这项途径集资。本港生物科技得以在研究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人才和资金配套支持。至于将研究成果产业化,本港就远比海外逊色,不像海外有巨型企业,与科研机构合共构成由研究至投产推出市场的完整产业链。

生物科技医学研究,为医治疾病找出新药新疗法,造福人类又能创造财富,本港在研究方面做出不俗成绩,具不断进步扩大,由于市场所限,要做到把研究成果大规模投产,就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庞大工业资源和市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