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6月15日发表题为“一地两检过关 泛民‘板斧’失灵”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高铁西九龙总站实施一地两检的条例草案,在泛民主派议员连串动作和反对声中,获立法会三读通过。下一个战场,可能是法院司法覆核。由于拥有《基本法》最终解释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为一地两检开了绿灯,泛民就算指一地两检安排违宪而提上法庭裁决,恐怕亦难有胜算。
为了赶及高铁香港段下季通车,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在条例草案委员会完成审议后,早已宣布余下三个阶段的辩论,即恢复二读、全体委员会审议和三读,预留合共三十六小时为限。按正常情况,现时六十八个议员就算全都在每阶段皆发言,平均每人有半小时发言时间,何况并非所有议员都会每阶段发言,故此时间应该足够。
演出“拉布骚” 掀不起回响
当然,如果期间出现大量要求中止待续辩论和点算出席人数等拉布动作,时间可能不够用。梁君彦一早表明这些拉布动作都会计入三十六小时限额内;换言之,泛民如果把时间用来拉布而非发言,最后抱怨发言时间不足,是自己招来,与人无尤,更谈不上是主席剥夺议员发言权利。
可是,泛民议员仍然用上这些拉布招数,到主席“剪布”,他们即鼓譟,甚至有议员冲向主席台,而部分议员被赶离会场期间,与保安员产生肢体冲突,导致两个保安员受伤,要按照机制报警处理。
泛民知道自己的反对理据不断重复,已经引不起公众兴趣,大搞拉布抗议动作,一来可以营造建制派“强行”通过草案的形象,二来演好一场“抗争骚”,给自己的支持者“交功课”。
然而,台下叫好的观众似乎愈来愈少。泛民当年反对高铁拨款,虽然输了表决却赢了气势,今次照办煮碗,同样搞出一个关注组,又同样呼吁市民在表决当晚前往立法会大楼外集会,并声泪俱下营造“悲壮感”,但这两道板斧今次却都失灵,得不到公众主流认同,亦无重现当年万人包围立法会的场面,昨晚到场的只有寥寥几百人。
控违宪难胜 申覆核不易
箇中原因,是不少港人对乘搭高铁有所期望,也体验过其方便,泛民藉反对一地两检来废高铁武功,不得人心,而部分立场温和的市民则对纷乱感到厌倦甚至反感。此外,在占领运动清场及旺角暴动后衍生的无力感,也在不少激进群体中蔓延。
今次泛民动作可能产生的另一个效用,就是引发主席剪布,再指责主席滥权违宪,将来申请司法覆核,除了指在港进行一地两检的安排违宪之外,还可以指通过有关法例的过程违宪。不过,法庭是否接纳这些说法,就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司法机构并不热衷干预立法事务。
一地两检成功立法,扫除了高铁通车的最大障碍,高铁能否如期通车,现阶段就视乎站内本港与内地工人的赶工,以及政府与港铁商讨《营运协议》的进度,要确保不出现阴沟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