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设在深圳的网络巨企腾讯,昨日在本港一个论坛上,提出“E证通”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推进器,务求三地居民在区内一机通行,一扫过关。要是成功落实,这将是“智慧湾区”的重要平台,成效除了看三地政府的取态,还要视乎港人的信任和接纳程度。
普通话与“一证通”同音的“E证通”,是利用现时风行内地的腾讯旗下微信手机平台,推出多合一虚拟证件,在一部手机内可以载入多张证件,包括身分证,港澳同胞回乡证,内地人来港澳的通行证等,结合内地的电子加密和人脸识别技术,方便自助通关,并且可以作为身分认证,扩及银行开户、购买高铁内地线车票及演唱会门票等用途。
现时内地人透过微信支付系统,把手机号码与银行户口挂钩,透过二维码扫描功能,在购物、享用服务和钱银过户方面,采用实时电子支付,已经非常流行,最近连深圳地铁都推出手机扫一扫出入闸的服务,共享单车更是非扫不可,港人赴内地生活和消费,如果有微信支付或者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电子钱包,远比用现金或信用卡方便得多。
电子证件结合钱包极方便
手机兼具电子证件和电子钱包功能,甚至可以推广至与其他公共服务连线,例如社保基金、电子病历医疗系统等。大湾区的建构,将会有更多双向人流和资金流,在内地居住、留学、上班、消费和生活的港人日多,当局陆续推出让港人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的措施,港人如果能够透过手机一扫通行,可以减少很多的不便。
至于内地人来港生活和消费,不少本地商户已经因应其电子付款习惯,而接纳手机付款。一般而言,内地人对手机电子支付的接纳程度比港人为高,对个人资料保密的意识比港人为低,而腾讯作为广东省内创新科技的标兵企业,省政府亦会积极配合和推动其壮大。腾讯的构思是,“E证通”在大湾区试行成功的话,再推行至全国。
智慧城市提升至智慧湾区
腾讯已经就“E证通”的推行,接触过三地政府,希望能够结合今年第四季开始换领的新一代智能身分证。港府希望新身分证的数据应用功能有助推动本港作为“智慧城市”,腾讯则以“智能湾区”为目标,第一步是做好智能通关。
港人能否享受到一机多证的好处,视乎社会对内地政府处理信息数据的信任程度。现时的大数据功能,综合一个人的商户付款记录、经常出入地点、通讯对象等,可以梳理出这个人的兴趣、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商业方面可以进行贴身广告灌输,政治层面则可以进行贴身监视。由于“E证通”的认证功能要经过公安部,部分港人对自己手机里的资料会否外泄到内地政府,难免会产生疑问。
大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向融合,“E证通”有利促进人流和资金流,为居民在三地生活提供极大方便,但是必须有说服力强的机制,让人对其做好个人资料私隐保障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