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大辩论纷闹 辟地难有结果

2018-05-28 21:20:2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5月28日发表题为“大辩论纷闹 辟地难有结果”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土地大辩论”在一片地王楼王不绝声中进入第二阶段,连日举行巡回展览,以及派发调查问卷收集市民意见。经过第一阶段的“百家争鸣”,社会意见纷杂,各方争持不下,要如政府期望般就觅地选项得出一个共识,难度甚高,而且民调方法颇为粗疏,结果将难令公众信服。

就在土地供应专责小组首阶段咨询期间,启德诞生了二百五十一亿元的全港新地王,平均每方呎楼面价去到一万七千八百元,预计将来建成住宅出售,呎价可能去到三万元。土地供应辩论未有结果,发展商似乎已经预计到未来土地供应续会不敷需求。

商住楼价租金俱升,除了影响居住问题,还提高营商成本,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全球竞争力年报》,就指香港在物价方面的竞争力,在全球六十三个经济体中排名倒数第三。社会有共识要增加土地供应,但是如何辟地,却有很多争议,政府面对很大阻力,辟地举步维艰,也就刺激地价楼价不断上涨。

反对斗声大 欠理性探讨

政府本来希望透过今次的“大辩论”,就开拓土地方案找到社会主流选择,凝聚共识,基于此定出拓地具体政策方向,以减轻政治阻力,奈何首阶段咨询的情况,却离政府这“良好意愿”愈来愈远。

政府宣布广征民意后,民间抛出了更多方案,专责小组归纳成十八个选项,不预设立场,只提出一千二百公顷的短缺估计。由于没有单一方案可以满足这个需求,社会就要在纷陈的选择中,讨论如何拼凑到这个数量的土地供应。

可是,实际讨论过程却不是沿这轨道推进,各个有既定立场与利益的团体爆发攻防战,大部分意见不是积极探讨如何凑足供应,而是反对这反对那,设法驳倒对方,例如有团体提出征用粉岭高尔夫球场,以转移视线,阻止填海增地,也有团体质疑政府高估需求,指根本不需要一千二百公顷这么多土地,意图把讨论基数连根拔起。

争议摆不平 时间恐白费

政府提及的公私营合作开拓新界农地,要是落实,可以较快释出土地,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却表示,在首阶段咨询收到的反对声音最强烈,如果支持度不足,就不会向政府建议。

问题是,每项方案都有利有弊,应通过务实研究和理性讨论得出结论,如果只以粗略方法“量化”正反意见,依此作出选择,一些组织势必动员更多反对声音,以求响亮到把方案拉倒。

今次专责小组提出的方案有十八个之多,而且没有单一选项可以满足需求,要市民从积极方向理出一篮子选项,是极困难的事,但提出反对就容易得多。可忧的是,一些本来技术上可行且合理的方案,或在反对声中被收回,大家吵闹完一轮后,始终凝聚不到可以凑足供应的主流意见,白费了这两年时间。此刻土地争议正像“两岸猿声啼不住”,只怕咨询如一叶轻舟过万重山,到头来却依然泊不到岸,增地继续无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