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5月16日发表题为“地王超高价忧喜参半”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启德诞生全港新地王,由于投得地王者是向来经营稳健的本地传统发展商,所出价钱却比市场最乐观的估值还要进取,势必带动后市乐观气氛。
当局发展启德,最早推出的地皮,平均每方呎楼面成交价是四千五百元,后来推出的地皮,有内地发展商加入角逐,楼面呎价一下子飙升到一万三千元,当时有本地发展商称要看其“癫得到几耐”。
不过,当年以四千五百元楼面呎价投得的“港人港地”地皮,今天建成住宅出售,最近有单位成交呎价去到二万四千五百元,同区近日又有楼盘以平均折实呎价二万五千元推出。如此大幅度的升值,显示了市场承接力,即使万三元楼面呎价也不再显得疯狂。
今次本地发展商开出的楼面呎价去到一万七千七百元,市场预计日后建成住宅,卖价可能去到每方呎逾三万元。
发展商投经济信心票
新地王商住两用,面积够大,又邻近沙中线启德站,具有类似车站“上盖”的概念,人流畅旺,市场本来估计这块地皮最高可以卖到楼面呎价一万五千元,结果成交价比市场预期上限还要高一成八。
地皮总售价达二百五十一亿元,更是尽破本港各类型物业的纪录,比一年前以二百四十六亿元售出的毗邻商业地王还要高。发展商表示要投资四百亿元,打造区内结合住宅和商场的新地标。
本港楼价指数已经连升了二十三个月,且连续十六个月创新高,单是今年首季已经上升了百分之四。卖地成绩反映发展商看好后市,而且比市场原先估计更为乐观,不止带动区内物业纷纷大幅提升估值,对整体楼市心理预期,都可能带来亢奋。
对政府来说,卖地丰收将令库房进帐更为骄人,而反映发展商对本港日后经济发展投下信心票,不止启德地,早前的中区美利道停车场大厦,以及属于机场管理局的航天城,都由不同本地发展商投得。
置业安居难度再提高
但是,各类用途的土地和物业成交价高,推高了市场心理预期,又进一步扯高楼价,增加泡沫风险,市民更难置业安居。买不起楼的市民要租楼,推高租务需求和租金,租不起楼的市民要申请公屋,加长轮候公屋时间。
政府日前公布首季本地经济表现,官员就指出季内供楼占入息负担比率节节上升到七成一,楼价与市民收入脱节的情况变本加厉。不少港人买楼要出动父母储蓄,甚至要父母加按本身物业,才支付到首期,之后供楼仍然相当吃力。
尽管官员不断提点加息阴霾,以及未来三至四年住宅总供应量会去到九万六千个的高水平,但是市场需求仍然不断增加,市民又看到政府中长期开拓土地举步维艰,担心后市更加供不应求。当局要为楼市降温,必须展示魄力,果断大幅增辟土地,来应付日后经济增长带来的庞大住屋、社会设施和经济活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