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开人才流通之门 愈大愈好

2018-05-14 13:03:48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5月14日发表题为“开人才流通之门 愈大愈好”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府日前宣布推出为期三年的“科技人才入境先导计划”,首年输入最多一千名科技人员,并火速启动,下月便开始接受申请。经济发展是一场只争朝夕的比赛,落后了便再难跟上,当中不仅要争夺资金与技术,还须竞逐人才,所以香港开启人才流通之门,已刻不容缓,而且开得愈大愈好,令人才进出出现“顺差”,只有这样才可推动香港科技产业从后赶上。台湾近年人才出多入少,成为经济一大隐忧,我们应引以为鉴。

对于上述吸纳人才计划,社会多表赞同,但也有不同意见,昨天就有劳工组织认为,让外地科技人员来港工作, 等同输入外劳,会削减本地人的工作机会。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在其网志中,回应此论点说,培育本地人才跟吸引国际人才,两者并不互相排斥,只有人才汇聚,才可吸引企业来港,从而制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令更多本地人才投身行业。

各省市抢人 香港要快手

他所指的这个“良性循环”,对香港未来科技产业发展至为重要。香港要在中短期扩大科技产业的规模,必须招揽更多国际与内地企业来港投资,它们作决定时,除考虑香港的融资、税务、法律、讯息流通和有关硬件外,还会看人才“供应链”是否顺畅,所需人员能否容易聘请。由于香港的大专教育过往不着重培训科技人才,有关学科也非年轻一代的首选,故本地人才供应并不足够。迅速加强人才“供应链”的唯一方法,是输入国际与内地的专才,当多了科技企业来港投资,职业市场便会随之改变,继而影响年轻人选读科技学科的意向。

香港要吸纳外来人才,并非一开大门便有各方才俊排队,其实内地不少省市同样求才若渴,以不同的优惠政策招揽科技人员,并设法堵住人才流走,不让其他省市抢去。举例说,过往一直属于贫穷落后地区的贵州省,近年大力发展科技与数据产业,成为了人才流向的新目标;此外,广州正积极发展为华南的科技中心,努力引进人才。 这些省市都是强劲竞争对手,香港如仍高估自己的吸引力,任由人才过门不入,以后将后悔莫及。

台“人才赤字” 应引以为鉴

汇聚人才方面,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是赢家,台湾则输得甚惨。据台湾官方两年前的数字,台湾一千万工作人口中,有七十二万人外流,其中逾半在大陆就业。这趋势至今有增无减,牛津经济研究院就指出,台湾到二〇二一年时,将居全球“人才赤字”地区的首位。

台湾向来靠半导体等科技产业支撑经济,但近十年从业员薪酬几无增长,部分中层职位的待遇只及内地一半,本土人才自然往高处流,而吸引外地人才的条件则每况愈下,形成“逆差”,如此下去,势将出现危机。

前车可鉴,香港吸纳外来人才已十万火急,先导计划的步伐应更快,并将人数限额大幅增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