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人才流通之门 愈大愈好
2018-05-14 13:03:48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5月14日发表题为“开人才流通之门 愈大愈好”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府日前宣布推出为期三年的“科技人才入境先导计划”,首年输入最多一千名科技人员,并火速启动,下月便开始接受申请。经济发展是一场只争朝夕的比赛,落后了便再难跟上,当中不仅要争夺资金与技术,还须竞逐人才,所以香港开启人才流通之门,已刻不容缓,而且开得愈大愈好,令人才进出出现“顺差”,只有这样才可推动香港科技产业从后赶上。台湾近年人才出多入少,成为经济一大隐忧,我们应引以为鉴。
对于上述吸纳人才计划,社会多表赞同,但也有不同意见,昨天就有劳工组织认为,让外地科技人员来港工作, 等同输入外劳,会削减本地人的工作机会。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在其网志中,回应此论点说,培育本地人才跟吸引国际人才,两者并不互相排斥,只有人才汇聚,才可吸引企业来港,从而制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令更多本地人才投身行业。
各省市抢人 香港要快手
他所指的这个“良性循环”,对香港未来科技产业发展至为重要。香港要在中短期扩大科技产业的规模,必须招揽更多国际与内地企业来港投资,它们作决定时,除考虑香港的融资、税务、法律、讯息流通和有关硬件外,还会看人才“供应链”是否顺畅,所需人员能否容易聘请。由于香港的大专教育过往不着重培训科技人才,有关学科也非年轻一代的首选,故本地人才供应并不足够。迅速加强人才“供应链”的唯一方法,是输入国际与内地的专才,当多了科技企业来港投资,职业市场便会随之改变,继而影响年轻人选读科技学科的意向。
香港要吸纳外来人才,并非一开大门便有各方才俊排队,其实内地不少省市同样求才若渴,以不同的优惠政策招揽科技人员,并设法堵住人才流走,不让其他省市抢去。举例说,过往一直属于贫穷落后地区的贵州省,近年大力发展科技与数据产业,成为了人才流向的新目标;此外,广州正积极发展为华南的科技中心,努力引进人才。 这些省市都是强劲竞争对手,香港如仍高估自己的吸引力,任由人才过门不入,以后将后悔莫及。
台“人才赤字” 应引以为鉴
汇聚人才方面,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是赢家,台湾则输得甚惨。据台湾官方两年前的数字,台湾一千万工作人口中,有七十二万人外流,其中逾半在大陆就业。这趋势至今有增无减,牛津经济研究院就指出,台湾到二〇二一年时,将居全球“人才赤字”地区的首位。
台湾向来靠半导体等科技产业支撑经济,但近十年从业员薪酬几无增长,部分中层职位的待遇只及内地一半,本土人才自然往高处流,而吸引外地人才的条件则每况愈下,形成“逆差”,如此下去,势将出现危机。
前车可鉴,香港吸纳外来人才已十万火急,先导计划的步伐应更快,并将人数限额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