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让妈妈做主角
2018-05-13 23:13:08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5月12日发表题为“放下手机让妈妈做主角”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今天母亲节,不少子女会请母亲饮茶吃饭,聊表孝意。可是,食肆内不乏与母亲同桌却自顾玩手机的低头族,如果把全副心思都放在手机身上而忽略了母亲,与母亲吃饭就恐沦为形式。
智能手机之所以吸引,除了游戏多姿多采,还有社交联系方便,社交群组内各人天涯若比邻,有时甚至令人着重天各一方的朋友而轻忽真正坐在身旁的亲人。与母亲同枱吃饭却“各自修行”,只是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皆存在的现象的缩影。
衞生署去年夏天调查过一千多名小学生和家长,显示儿童初次使用电子产品的中位数年龄是一岁至一岁半,到他们进入小学,手机也好,计算机也好,有一成三人平均每天用上至少三小时上网,三年之间增加了四倍多,而五成三人承认曾经因为上网问题与父母争执。
另有团体在上月访问了二千八百人,接近八成受访者表示:与家人一起吃饭时,会一边吃一边玩手机,当中接近四成人更是大部分时间对着手机。
亲子时间少 关系渐疏离
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手机上的人,觉得手机呈现的世界和沟通对象,比现实世界吸引,手机游戏方便精采,浏览信息比现实世界丰富,社交网络“吹水”比与家人闲聊有趣。
尤其是社交网络,不少人听到叮咚一响,都急不及待打开手机看讯息,作出回应,群组中各人聊得不亦乐乎,热闹非常,自己也不甘于寂寞加一把嘴,更有人长时间持续在网络世界互动,觉得与网络群组中人沟通,比与身边人更加好玩和有意思。
幼儿多与现实世界中的父母亲人沟通,日渐长大,接触面扩阔,发展出自己的社交圈子,并且发展出个人的网上社群,年纪愈大,愈不欲父母加入自己的社群圈子,而且花很多时间在社交媒体,甚至与家人吃饭都把心思放在手机,对家人的关系日渐疏离。
今天社会,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时间本就不多,除了学校,形形色色的补习活动和兴趣班也占用了不少时间,现在加上手机的诱惑,母亲不得不把握与子女仅有的独处时间来督促他们的功课,时间久了,子女觉得与母亲谈话离不开功课,觉得压力顶大,更加不想与母亲沟通。
与家人多聊 破恶性循环
近日网上流传一张母亲节卡,写卡人不满妈妈天天叫其温习,“烦死人”,祝妈妈“母亲节伤心”。姑勿论是否真有其人其事,这张卡颇夸张地反映一些子女不享受与母共处的心情,当中有人更加寄情网络社群,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这个现象,有学校的功课压力和家长对子女读书成材的期望,也有子女时间分配欠佳的问题。子女长时间花在手机沟通,有的是自己养成这习惯,有的却很讽刺地是由父母无心“栽培”,这些父母本身都有机不离手的习惯,顺手给一部手机予年幼子女作“电子奶嘴”,子女从父母“身教”培养出对电子世界的兴趣和倚赖,甚至是感情寄托。
今天的子女,会成为明天的父母。母亲节正好提供了一个打破这恶性循环的反省机会。暂且减少花在手机的时间,与家人多聊聊,充裕的时间可以让话题多元化,无论家长或子女都主动想一些引起大家兴趣的话题,就让今天作为恢复或加强家人亲密关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