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土地小组章法乱 难知真民意

2018-04-20 19:47:16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4月20日发表题为“土地小组章法乱 难知真民意”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由政府委任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下周四将启动公众咨询,就十八个觅地选项搜集市民意见,希望在争议中找出”最大公约数”,作为政府解决缺地问题的民意基础。这个世纪任务如果顺利完成,香港将可走出土地困局,官民皆大欢喜,但过去多次痛苦经验告诉我们,美好愿望与现实往往有很大差距,土地小组过分迷信民调与公听,且做法混乱,齐下的”管”太多,恐怕难以探知真实民意,最后又回到浑沌状态,继续蹉跎下去。

民调变”公投” 代表性成疑

”公众咨询”是很动听的名词,代表非闭门造车,而是广纳民意,依此制订政策才可以民为本,所以政府过往施政都必经此程序,否则就是违反”程序公义”。土地小组声称要凝聚共识,故更加坚守此点,且做到”加零一”,所用方法五花八门,十分可观。

据报道,土地小组为了令搜集民意的渠道更多元化,会同时采取多种民意调查方式,包括在全港十八区摆街站进行问卷调查、电话随机抽样民调、上门访问,以及网上搜集意见。小组成员的想法显然是”多就是好”,愈多途径探索市民想法,得出的结果就愈有代表性,也更有说服力。

实际是否如此?这样做真的能知道市民所想?一些政界人士与民调专家的答案都是”否”。先说十八区街站民调,土地小组打算在街头收集一万份问卷,但有政界人士凭过往经验提出质疑,指问卷如列出各选项,让市民答同意或反对,一些立场鲜明的压力团体或利益集团,必会大力发动自己的群众填写问卷,以影响调查结果。这样的民调,可能成为变相”公投”,动员能力高、发声够响的群体,将占优势。

平台成战场 咨询难客观

举例说,土地小组提出在维港以外填海,这本是许多市民接受的选项,但一些反对填海的团体或会发起行动,透过舆论与社交媒体号召,齐齐在问卷否定填海。如果”民意”最后认为填海有害,政府便会十分尴尬。

这种情况同样会发生于”公听会”之类活动。过去几年,凡有重大政策争议,政府都例必举行”公听会”,但参与的市民大都是团体成员,有备而来抢占平台,为自己的立场发声,结果”公听会”成为了舌战战场,甚至由文斗变武斗,完全失去客观咨询的意义。如果土地小组举行类似活动,上述情况同样会出现。

一些专家也指出,土地小组进行的民调方式如太多、太复杂,市民的意见可能重复计算,代表性反而成疑。此外,以电话调查询问市民对多个选项的意见,须花很长时间,一般受访者难有耐性响应所有问题,只有部分倾向鲜明的市民会乐于回答,令调查结果出现偏差,而网上民调的问题可能更严重。

土地小组进行公众咨询的原意,是想找出真民意,但其民调方法如此混乱,恐怕会被有心影响结果的组织操纵,以至土地争论重陷困局,又再得个”乱”字。

顶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