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4月12日发表题为“内地开放金融 港须展中间人优势”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新任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下月起把本港与深沪股市互联互通的每日成交额度扩大,昨日为港股打下强心针,恒生指数上升了谐音好意头的“一六八”点。更值得关注的是,他同时公布的其他开放金融市场措施,将带给本港更庞大的创富机遇。
中国官员近年一直表示,会加快开放金融市场步伐,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勾勒出内地进一步开放市场的理念和梗概,易纲昨日就在博鳌阐述中短期开放金融市场的具体措施和大致落实时间。
有本港回归初期的亚洲金融风暴为鉴,内地在开放金融市场方面,向来步步为营,并且很多时经由香港先行先试,避免秩序失控而打击实体经济民生,今天步伐迈开得比以前大,显示内地自信有能力管控风险。
增沪深港通额度助入摩
本港与内地股市互联互通有额度之设,亦是管理风险的一个环节,避免资金进出又大又急,酿成金融动荡。实施几年来,已经撤销了总体限额,只保留及扩大每天限额,今次扩大幅度前所未有,反映这个机制过去平稳顺畅的表现增强了中央的信心,以及内地A股今夏纳入犘根士丹利综合指数(MSCI)的实际需要。
A股“入摩”的首要条件,是要投资者能够自由买卖,资金自由进出。现时外资买A股限制重重,沪港通和深港通成为重要渠道,大增额度,有助应付“入摩”后逐步增长的买卖需求,避免经常满额而影响各种相关金融产品的市场运作。A股“入摩”将令全球众多追踪MSCI 的基金产品要买入A股,本港作为中间人,将可分沾得益。
扩大港沪和港深股市互联互通额度,只是易纲昨日公布的十二项措施之一。其他措施还包括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步撤销外资银行、证券行、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人身保险公司的持股比例限制,到三年后可以全资在华经营,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而且会“一视同仁”监管内外资金融机构。
与全球争内地金融市场
本港金融界一向视内地市场为潜力庞大的业务增长点,例如不少保险公司觉得本地人寿保险市场接近饱和,积极开拓内地客源,一些证券行亦千方百计扩充内地客业务,银行更不待言。内地进一步开放市场,有利这些机构大展拳脚,提供各式各样的投资和财富管理服务,收益可观。
有异于内地与本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今次开放是面对全世界的,继沪港通和深港通后,十二项开放措施之一的上海和伦敦股市互联互通,亦预计在今年内开通。因此,本港在开拓内地金融市场方面,面对全球竞争,必须发挥本身优势,在为国家金融开放作出贡献的过程中,扩大本身的经济实力,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