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3月27日发表题为“增资解商界忧 解积金对冲死结”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僵持多年的取消强制性公积金与遣散费及长期服务金对冲安排,政府尝试抛出新方案,遭商界批评为过分向劳方倾斜。预计有关角力期内不易摆平,政府还须努力寻求新的突破。
现时僱员退休或遭遣散,僱主所供的强积金,可以用来抵消须向僱员支付的长服金和遣散费,多年来,被对冲的强积金供款超过三百亿元,一些极端例子显示,有僱员被“冲”掉了九成长服金和遣散费。打工仔退休时怨声载道,劳工团体不断争取撤销这项对冲安排,但是商界强烈抗拒,原因是会大幅增加成本,对中小企的经营压力特别大。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上届政府担任政务司司长后期,就曾经形容取消强积金对冲是自己面对的“三座大山”之一,到她角逐行政长官,更以此为政纲,来争取在选举委员会中具相当议价能力的建制派委员支持。现在到了她要兑现选举承诺的时候。
僱员退休福利续被冲掉
取消强积金对冲涉及重大劳资金钱利益,劳工顾问委员会经过多年的讨价还价过程,劳资双方代表都未能够达成共识,以致实施无期,一批又一批打工仔这几年继续眼巴巴望着自己的退休福利被“冲”掉。
上一届政府为了换取劳资让步,愿意作出财政承担,去年初抛出折衷方案,当中的三大元素,包括不具追溯力,即僱主在建议实施日期前的强积金供款将获“豁免”;其后的遣散费或长服金款额,由目前服务满一年可获每月工资的三分二作为补偿,下调至每月工资的一半;政府并会在十年过渡期内分担僱主为此承受的部分额外开支,由初时的补贴五成逐步降至零补贴,方便僱主适应,当时估计涉及公帑七十九亿元。
劳资双方对此各有不满,政府又尝试抛出其他方案,例如维持三分二月薪计算,但是支付上限则由三十九万降至二十或二十五万元。商界则表示愿意按工资额外供款百分之一,换取政府作永久性包底承担,但是政府对此甚有保留,担心“无底洞”式的补贴会被滥用。
政府宜增补贴争取共识
现在政府提出的最新方案,接纳了商界供款的意见,并且愿意拖长补贴年期至十二年,预留金额亦增加至一百七十五亿元,作为对商界的让步,而对劳方的让步更大,完全保留现时三分二工资的计算方法及三十九万元的上限。
由要求《预算案》派钱到取消对冲安排,一些非商界的建制派政党和组织,比以前更加偏向积极争取基层利益,以巩固支持度,政府除了格于政治形势,亦希望多惠基层提高民望,增强施政效率。
不过,这项可获劳工界支持的新方案,势必增加日后僱主负担,商界的忧虑并非无中生有;政府增加的注资补贴额,是否足以解决商界额外开支带来的经营困难,商界始终存疑。为了令对冲安排在得到劳方支持外亦获资方同意,让打工仔能够早日受惠,趁库房满溢,政府可研究研长过渡期,在补贴方面作出更大承担,以纾营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