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理财须兼顾政治 派钱保民望

2018-03-24 18:43:3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3月24日发表题为“理财须兼顾政治 派钱保民望”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府一改最初想法,决定修订《财政预算案》,透过向中下层市民派钱的形式,让大家分享本财政年度的庞大盈余,相信是出于对政治形势的考虑,在财力所及不违基本方针下,保住民望逐步改善的趋势,避免逆转,并消除《财政预算案》可能不获立法会通过的风险。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都奉行多用收入为未来发展投资的理财哲学,不认同让富豪都受惠的"全民派钱"做法。面对历来最庞大的一千三百多亿元盈余,《预算案》在长线投资和增加免税额之外,宁愿针对性地作出综援和长者津贴出三粮、退税、宽免差饷、代交考试费等一次过措施,向市民"派糖"。

但这份慷慨"派糖"的《预算案》的民意支持度却是历来最低,主要原因是不少市民见盈余丰厚,要求"派糖"之外还要"派钱"。

由于今年盈余破尽纪录,以往又有政府向每位持三粒星身分证的成年市民派发六千元的先例,尽管官员事前已经作出不会全民派钱的期望管理,但是不少市民仍然觉得应该派钱。

大扩受惠网   分享盈余

加上正值立法会补选,基层色彩浓厚的建制派政党强烈提出派钱要求,以提高民望,其他参选政党也都不甘后人,包括以中产为对象的政党亦加入和应,导致派钱的呼声高唱入云,《预算案》不派钱的原则,面对跨党派的政治挑战。

当建制和泛民主派政党都在刚结束的选举中要求政府派钱,如果《预算案》坚持不派,很难叫这些政党迅即华丽转身,放弃派钱诉求,在立法会支持通过《预算案》,若《预算案》受阻,政府势必为此付上沉重政治代价。

根据《基本法》,要是立法会拒绝通过《预算案》,行政长官就要解散立法会重选,如果重选出来的立法会继续拒绝通过所争议的原案,行政长官就须辞职。政府要避免出现这样的宪政危机,也不希望目前政治对峙有所淡化的形势,因为《预算案》争议而扭转,不利政府进一步提高民意支持度,以达到政通人和的目标。

在这政治形势下,政府必须设法"补漏拾遗",扩大受惠人数,让没有拿到"糖"的市民,都能够分享盈余,以赢得市民和政党支持。

免生反效果   澄清疑团

现在政府推出《预算案》"关爱共享计划",决定向符合资格的市民,每人派钱四千元,包括向"收糖"不足四千元者补够数,估计额外开支约一百一十亿元,受惠人数二百八十万,在坚持原则拒绝不分贫富全民派钱之余,令包括"N无人士"在内的全港所有成年居民,都可以透过"收钱"或"收糖",至少得到四千元的实惠。

七年前政府不论贫富每人派六千元,连移民海外多年的港人都受惠,豪花三百六十亿元。为保公帑用得其所,今年派钱对象集中在中下层收入较低的居港市民,这做法比全民派钱为佳,不过申请资格比较复杂,政府须清楚解释,澄清疑团,避免一个原本皆大欢喜的措施,因为市民理解混乱而产生反效果。

让尽量多的市民分沾共享庞大盈余,大家感觉良好,有利社会稳定,合乎争取政治和谐的考虑。港府以后的《预算案》,亦难以纯粹从公共理财的角度出发,要像今次做法般,兼顾政治需要、财政纪律和投资未来的三方平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