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3月21日发表题为“享国民待遇 利港人北上闯天下”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总理李克强提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会在住房、教育、交通等方面,让赴粤工作和生活的港人,逐步享有与内地人同等的待遇,这势将为港人创造更广阔的北上发展空间。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去年十九大中发表报告时强调,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全面推进内地与港澳互相合作的其中一个重点,并且制订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粤港澳大湾区有其促进政治融合和发展经济的两重意义,高铁通车、港珠澳大桥落成、莲塘香园围口岸投入服务,在基础建设方面将大幅提高本港与广东省融合交流的便利,人流物流和服务畅通频繁,造就大量经济发展机遇。
针对部分港人对加强融合会“模糊化”两制的顾虑,李克强昨日在记者会上指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会坚持一国两制,最重要是三地发挥独特优势,互补形成新的增长势头。
扩港青大湾区发展前景
广东去年本地生产总值接近九万亿元人民币,冠绝全国各省,其经济规模比香港大三倍,足可匹敌西班牙等中型国家,同时是一个人口逾亿的庞大市场,发展新经济方向卓有成效,粤港澳合作将成为三地的重要经济引擎,交往密切是大势所趋,为本港青年提供开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港府统计,现时有五十万港人长居广东,当中约二十万人不足十五岁,显示广东不止是一些退休港人养老之所,也是不少年轻家庭生活之地。要促进港人融入内地发展,除了基建交通等硬件和经济机遇,还有生活上各方面的配套,例如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可以向港人提供较大的方便。本港政府和部分政治组织,都为处身内地的港人争取在多方面享有“国民待遇”。
现时港人赴内地大学攻读,学费和宿费水平可以与内地人同等;在内地工作,可以自愿与僱主合供社保基金,用回乡证在高铁京广线车站自助购票。不过,仍然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
粤先行先试利各方适应
港人内地买楼申请贷款手续繁复,到银行开户和考车牌等都要内地住址证明,看病收费高于内地人,又不能享有公立中小学免费教育,公共交通工具、博物馆长者优惠都不惠及港人。
当局大力推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如果能够先行先试,在生活层面向港人提供与内地人同等的待遇,在营商层面开放更多范畴予本港企业在内地营运,尤其是安老、医疗、教育方面,将有利于吸引更多港人北上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对一些有兴趣北上发展的青年人来说,广东省地理、语言、文化、心态都比较接近香港,较易适应,莫说如港人创办的顺丰速递般神话式进军全国,单是广东一省都提供可观的发展规模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