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3月16日发表题为“小三评估有用 关键杜绝操练”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府有意继续进行全港性小三学生基本能力评估(BCA),并且打算以抽样等方式,尽量排除学校操练学生”应试”的诱因,让这个评估机制反璞归真。
基本能力评估的前身是全港性系统评估(TSA),旨在了解本港儿童在中小学阶段每隔三年的整体学习进度,即小三、小六和中三,能否达到语文和数学的基本能力要求,供教育当局制订政策时参考之外,学校本身亦可以透过每校评核报告的分析,了解自己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对症下药改善教学。
因此,尽管有关评估异化成学校猛力操练学生的源头,以致家长怨声载道,不少人要求取消评核,但是部分学校仍然觉得评估有用,关键是要还原至毋须操练而客观评估的本来面目。
回复初衷不”斗深”
当年 TSA在落实的层面异化成全港学校大比并,学校视每年的 TSA评估结果为自己的成绩表,一些办学团体会视乎成绩向教职员施压,大家唯恐不达标,纷纷操练学生应试技巧,加上一些评估题目愈出愈深,又难又刁钻,远超乎适龄学童的基本能力水平,导致学生操练的题目亦愈来愈艰深。
学校抱着”宁可练其深”的心态,把宝贵的基础学习时间花来做揠苗助长式的操练,远远偏离评估学生基本能力的原意。前线教员、学生和家长都压力重重,到最后有家长组织提出罢考,政府不得不暂停小三评估,全面检讨这个机制。
经检讨后,当局前年推出被视为”改良版TSA”的小三BCA,把题目深浅还原至小三学生基本能力的水平,仅抽样选出五十所小学试行,选中的学校可以要求退出,没有选中的学校也可以要求加入,而且表明教育局的视学官不会利用学校BCA成绩报告向学校施压,结果反应大致正面,到去年再重新在全港推行。
倒掉污水保留婴儿
两年前有不获选中的学校主动要求参加BCA,反映有些学校确实希望取得当局针对自己学校学生表现的报告,以助了解自己学生的强项和弱项,及时因材施教,协助学生追上基本水平。这些学校视BCA的学校报告,能够发挥回馈功能,是改善教学的有用工具。
另一方面,有家长组织批评,即使由TSA转为BCA,实际上仍然无法杜绝部分学校操练学生。当局如果因应这诟病而一刀切取消BCA,就恐怕变成如西谚所言,在倒污水时连盘里的婴儿都倒掉。
现在当局有意改以抽样代替全港小三生应考,除了一向的学生不记名之外,学校也不记名,以进一步降低学校操练学生的诱因,另有机制让希望得到分析报告的学校自愿参与评估,属于中间落墨的方案,成效如何,就要看一些勤于操练学生的学校能否改变作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