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挽旅业颓势 出招不容缓
2016-04-04 13:45:50 信息来源: 星岛日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近月旅游业冷风转烈,透出阵阵寒意,据最新统计数字,二月份零售总销货值按年下跌两成,其中以旅客消费为主的名贵货品类跌幅更大;与此同时,旅游发展局也发出警号,指今年首两月访港客量较去年减百分之十三,内地旅客更下跌百分之十八。警号已经响起,政府必须联同业界尽快出重招,加大力度扭转跌势,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内地旅客大减,既是因为“人祸”--激进分子“驱蝗”变成倒米行动,令不少内地人反感而却步不来,也有客观原因,包括去年实施“一周一行”使自由行锐减,以及港元随美元转强以至旅客转往他国等,这些因素都难在短期内转变。
“小动作”解困效力有限
在香港市场竞争力弱化的同时,邻近地区却“趁你病”步步进逼,出尽法宝强力抢客。上海迪斯尼乐园将于六月开幕,乐园面积比香港大,加上新鲜感效应,对内地和区内旅客有一定吸引力,而邻近地区还 有十二个主题乐园陆续落成,都会成为香港的竞争对手。此外,日本和韩国近期都实施旅客退税措施,且手续愈来愈简单,摆明车马抢夺内地客源。
面对种种冲击,旅发局也绞尽脑汁推出措施争取旅客来港,包括与一百家香港酒店和旅游景点提供优惠,下月开始让小童免费住宿及享用设施,以及制作宣传片在主要客源地推广等,但这些都只能算是“小动作”,未能对症落重药,效力相当有限。而政府在“危机处理”中角色并不明显,除了给旅发局额外拨款二亿二千万元作“弹药”外,还未见有任何重招。
应以大魄力出“大动作”
应对大问题,要有大动作,而领军责任必须由政府担负。短期而言,政府应与旅发局一起,由最高层发功,联合各个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包括零售、旅游、酒店、航空、运输和饮食业等,制订一个广泛而具吸引力的旅客 优惠计划,在内地和其他国家同时宣传,制造强大声势,令各地旅客觉得来港消费更廉宜。
有了这个计划作基础,政府及旅发局应在内地业界和民间进行大规模推广,以优惠招徕之余,也大力扭转内地人对香港的负面观感。与此同时,政府也须与内地部门商讨简化签证手续(如电子签证)的措施,希望令自由行人数回升。
至于中期对策,主要在于扩充旅游景点,及增加会议展览与大型表演场地,加强香港吸客的条件。但在这方面,政府目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至进展慢如蜗牛, 例如大屿山本可打造成具多种特色的旅游区,但却停滞于漫长的咨询;而西九文化区与启德体育城至今依然遥不可及;会展中心则为寻找扩建空间费煞思量,眼白白让商务旅客流走。这情况之所以出现,归根究柢是因政府受困于重重政治阻力,举步维艰。
挽旅游业颓势,已经刻不容缓,这需要政府以最大魄力冲破障碍,并制定全盘策略,联同业界顶住寒流,闯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