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港独难改“一国”反损“两制”
2016-03-16 14:10:09 信息来源: 星岛日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香港大学学生会刊物《学苑》刊出“香港青年时代宣言”专题,提到香港独立可能性后,公民党发表《十周年宣言》,定位在“本土、自主、多元”,两者都认为,2047年是港人选择自己前途的转折点。
《学苑》专题的最后一章“我们的2047”,提出趁《中英联合声明》五十年不变承诺届满的时机,着手准备“二次前途问题”,当中三大可能性是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建立民主政府、全民制宪。
公民党的宣言虽然避免触及港独,但是也提及未来十年香港要面对2047年后的前途安排,香港人绝对不能缺席,公民党将捍卫香港人的尊严、话语权和选择权。
这些近似2047香港地位未定论的说法,与一些台独人士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有点相似。不过,《中英联合声明》第二段即表明英国把香港交还中国,并无2047年到期的限制。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不会在2047年失效。
一国无限期两制有限期
在这一国际协议法律条文下有机会在2047年失效的,不是香港属于中国这“一国”原则,而是香港奉行与内地不同制度的“两制”安排。这个50年不变,是在《联合声明》的附件一列出,作为中国政府根据宪法制订《基本法》,规定香港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保持香港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期限。
面对这个界线,如果到时两地制度互相靠拢,水乳交融,“两制”便可以完成其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当“两制”继续发挥对国家和香港都有利的功能,“两制”可以继续在“一国”的框架下续期。
在中英谈判香港前途期间,国家颁布了新一部宪法,新内容包括第三十一条,容许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众所周知,这是为收回港澳和统一台湾而设。《基本法》便是根据这条宪法而订立,而宪法并没有为“两制”的实施年期设限。
高度自治须靠两地互信
内地提及“港人治港”,通常会连带说“高度自治”,潜台词就是“港人治港”不等于“完全自治”,而这高度包括拥有自己的政府管治架构,施行各项内政政策,也有自己的法律体制甚至货币,港人在这体制保障下保持一直享有的权利和自由。
香港历史上从来不是一个政治独立实体,香港今天的安全和经济民生所需也非常依靠内地,无论从国际条约、国家宪法、实际政治环境,都没有留下在2047年改变“一国”的空间,港人真正要争取的,是如何维持高度自治的“两制”。
要维持高度自治跨越2047,须继续发挥香港的优势,并且与内地建立互信,令内地觉得“两制”对国家和香港发展都有利。如果出于激情把香港推向独立,罔顾香港在“一国”内的宪政地位,甚至为此诉诸暴力,只会刺激内地收紧权力,形成恶性循环,反会损害“两制”,至少自治高度会愈压愈低。与内地尖锐对立造成的动荡,更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