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唱衰”风险 力稳增长信心
2016-03-03 13:54:16 信息来源: 星岛日报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内地主权信贷评级展望负面和制造业数据四年最差,对股市形成的“地心吸力”,敌不过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揭示的“偏宽松”货币政策。在央行调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释放7000亿元人民币资金的刺激下,港股跟随内地股市连升两天,收复2万点关口,投资者至少在这两天向中国经济发展投下信心一票。
国际市场在今年初围绕内地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贬值、外汇储备流失、债务风险等因素,动荡不安,近日公布的内地制造业经理采购指数(PMI),是四年来最差,显示制造业持续萎缩趋势未变。
评级机构穆迪最新检讨虽然维持中国政府债券评级不变,但是展望则由“稳定”下调至“负面”,是承接以上趋势总结出来的结果。由于债券评级影响到发债利息成本,内地政府不能对此视若无睹。
转型有阵痛避免硬着陆
新华社昨日即发表文章,批评穆迪反映一些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某种习惯性看空”,缺乏全面眼光,严重滞后又缺乏前瞻。文章并指出中国政府债务水平提高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日,全国政协发言人王国庆亦在记者会上,指境外一些舆论炒作中国经济“硬着陆”,指别有用心“唱衰”中国不会得逞,强调中国经济“肯定”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
人言可畏,在备受心理预期影响的金融市场尤其如此。内地最避忌“唱衰论”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冲击金融市场并且影响实体经济,故此极力维护市场信心。
内地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增速放缓符合自然规律,即使增长不再“保八和保七”,去年增长6.9%,套用王国庆的形容词是在全球“鹤立鸡群”,今年继续面对下行压力,只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并非硬着陆,仍然有相当大的投资价值。
改革步伐须因应承受力
这个转型过程有其风险,除了美元强势吸走资金等外围因素,内地推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单是为生产供应严重过剩的“重灾区”行业瘦身,就可能要裁员数百万人,这些人能否成功转型投身其他行业,关系到社会稳定。
中央不止一次强调有大量工具,确保在经济转型的阵痛期,经济和就业不致硬着陆,人行今次一下子降准5%,只是针对上述不利因素的其中一个动作。
这些工具运用起来,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例如降准释放出来的资金去向,有待观察。无论是调整经济结构,还是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央都竭力防止出乱子,以今年初的市场混乱为例,过程中难免要交上学费。境外机构的忧虑,中央觉得偏颇,但非毫无理据。中央反驳“唱衰”的同时,要正视风险,在不断改善的过程中,因应市场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调整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