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美化"死士"助暴力蔓延
2019-07-04 18:08:5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7月4日发表题为“勿美化"死士"助暴力蔓延”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反修例风波触发严重暴力事件,激进分子强闯立法会大肆破坏,情景触目惊心,而暴力冲突仍在蓄势待发,随时再爆发。这期间更出现所谓的"死士"和"烈士",一些人的自毁心态令人忧虑。几所大学的校长近日除了对暴力行为作出谴责和表示痛心,更呼吁学生应珍惜生命。社会上下皆须正视这现象,避免美化破坏和自毁行为,防止情况恶化,以重拾平和与正能量。
继科技大学校长史维后,香港大学校长张翔和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亦发表声明不认同暴力破坏行为,希望以理性对话来化解矛盾。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更明言暴力不能化解现时僵局,着学生保护自身及他人安全,珍惜生命。浸会大学署理辅导长亦建议那些感到困扰、沮丧及身不由己的学生,与信任的人倾诉情绪,别让自己身陷险境。
鼓吹"牺牲" 令青年陷险境
本港虽然经历过不少令人情绪波动的大型社会运动,但是罕有发展到对生命的直接轻视,即使五年前占领运动中的"死士",也只是指那些愿意被捕的抗议者,但近日冲击行动的部分参与者,却声称不惜冒生命危险,"视死如归"去进行极端行动,心态相当可怕。
然而,部分政界人士、传媒和网上言论,以"死士"、"烈士"等美化言词形容那些不惜置自己生命于险境的人士,实际效果是刺激其极端行为,年轻人特别容易受这类讯息影响,走上暴力自毁之路。大学校长正力挽学生免被推往这方向。
近日还发生了几宗轻生或企图轻生的个案,当中亦有大学生在内。部分人本身已经有情绪问题,现时的社会气氛成为了加剧病情的催化剂,就算本来政治倾向不强烈,都可能受到气氛影响,触发自毁行为。
停煽情讯息 防自毁心态
对于这种不断蔓延的情绪影响,社会必须正视。青年协会就指出,单是上星期六至本月一日的三天内,已经收到大约五十宗情绪求助个案。社会福利署临牀心理学家亦发出新闻稿,呼吁有需要的市民主动向亲友倾诉或向专业人士求助,或致电社署热线,厘清思绪,平复心情。
志愿机构收到的求助电话大增,网上也多了一些对前景和生命看得很灰者的贴文,这些贴文,可能是倾诉求助的一个表达途径,但是亦可能触发一些人的感怀,令负面情绪如传染病般扩散。虽然部分网民会试图劝解和介绍求助渠道,但是,当群组里满是愤怒和灰色贴文,网民的劝解说服力就大减。
要是这种心态滋长成一股风气,令矛盾升温,恶性循环,就可能自我实现。为下一代着想,现时最需要的,就是防止暴力和自毁情绪扩散,促使个人心绪和社会气氛逐步冷静下来,设法化解矛盾,让社会回复平和。此外,美化"死士"的言论必须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