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积极吸海外医科港生回流

2019-06-28 22:44:2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6月28日发表题为“积极吸海外医科港生回流”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医院管理局计划本财政年度增聘约五百二十个医生,除了照单全收两所大学的四百九十个应届医科毕业生外,预计还可以增聘二十多个"外劳",但仍不足以解决本地的"医生荒",应该开放更多渠道,包括吸引留学海外读医科的港人回流执业。

本港人口与医生的比例严重偏低,每一千人只有一点九个医生,远低于新加坡的二点三名,由于大批公院医生离职去私家医院或自设诊所,寻求较佳待遇和工作环境,公院医生对人口比例更低。如果不尽快解决,每遇到流行病高峰期,又会出现病人激增而医护捉襟见肘的境况,令双方都怨气爆炸。

公院医生不胜负荷,虽然当局鼓励退休或私家医生到公院兼职,但是纾缓效用极为有限,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今年普查全港一万三千多个医生,其中有回覆问卷的八百多个医管局医生中,有六成萌去意,而超过一半已离开医管局的受访医生表示,主要离职原因是工作量超重。

多渠道为公院引新血

由二〇一三年至今,公院已经流失了约一千七百个医生,只有少数人是退休,绝大部分是"跳槽",到上一财政年度,流失率达百分之六,创下了十一年新高。

上一财政年度公院流失了二百四十四个医生,本财政年度医管局计划增聘五百二十人,公院医生人数有望出现净增长,但未足以追补近年累积下来的短缺和应付服务需求增长,最明显是轮候专科排期仍然过长。

医务委员会早前几经周折,才轻微放宽了海外专科医生来港执业的要求,但是本地医院初级医生同样供不应求,两所大学医学院增加了培训名额,但是要数年后才能投身服务。与此同时,却有留学外地读医科的本港青年,欲回港服务而要面对重重关卡。

双赢方案应积极考虑

吸引青年医生回流香港,好处是他们比"洋医生"熟悉本港环境,与病人沟通又没有语言障碍。社会上早有倡议本港效法新加坡,容许指定海外医学院毕业者可以免试执业,本港要落实恐面对重重困难,但至少可以先易后难考虑其他安排。

有在海外学医的本港青年就提出,由于海外实习机会有限,会优先照顾当地医学生,港生难找到实习机会,建议本港可以让这些港生通过本地执业试后留港实习,一来可以向他们提供实习机会,二来透过执业试来确保他们符合水平的要求,不会牺牲医疗质素,同时有助纾缓公院人手不足,这是众多放宽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执业的建议中较容易的安排,医委会应基于病人利益积极考虑这双赢方案。

据知有政府官员早前与留学英国大学医学院的香港学生座谈,他们当中不少人希望回港工作,原因之一是可以服务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份热情很值得香港珍惜,不应因为制度僵硬而辜负他们的理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