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吸海外医科港生回流
2019-06-28 22:44:2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6月28日发表题为“积极吸海外医科港生回流”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医院管理局计划本财政年度增聘约五百二十个医生,除了照单全收两所大学的四百九十个应届医科毕业生外,预计还可以增聘二十多个"外劳",但仍不足以解决本地的"医生荒",应该开放更多渠道,包括吸引留学海外读医科的港人回流执业。
本港人口与医生的比例严重偏低,每一千人只有一点九个医生,远低于新加坡的二点三名,由于大批公院医生离职去私家医院或自设诊所,寻求较佳待遇和工作环境,公院医生对人口比例更低。如果不尽快解决,每遇到流行病高峰期,又会出现病人激增而医护捉襟见肘的境况,令双方都怨气爆炸。
公院医生不胜负荷,虽然当局鼓励退休或私家医生到公院兼职,但是纾缓效用极为有限,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今年普查全港一万三千多个医生,其中有回覆问卷的八百多个医管局医生中,有六成萌去意,而超过一半已离开医管局的受访医生表示,主要离职原因是工作量超重。
多渠道为公院引新血
由二〇一三年至今,公院已经流失了约一千七百个医生,只有少数人是退休,绝大部分是"跳槽",到上一财政年度,流失率达百分之六,创下了十一年新高。
上一财政年度公院流失了二百四十四个医生,本财政年度医管局计划增聘五百二十人,公院医生人数有望出现净增长,但未足以追补近年累积下来的短缺和应付服务需求增长,最明显是轮候专科排期仍然过长。
医务委员会早前几经周折,才轻微放宽了海外专科医生来港执业的要求,但是本地医院初级医生同样供不应求,两所大学医学院增加了培训名额,但是要数年后才能投身服务。与此同时,却有留学外地读医科的本港青年,欲回港服务而要面对重重关卡。
双赢方案应积极考虑
吸引青年医生回流香港,好处是他们比"洋医生"熟悉本港环境,与病人沟通又没有语言障碍。社会上早有倡议本港效法新加坡,容许指定海外医学院毕业者可以免试执业,本港要落实恐面对重重困难,但至少可以先易后难考虑其他安排。
有在海外学医的本港青年就提出,由于海外实习机会有限,会优先照顾当地医学生,港生难找到实习机会,建议本港可以让这些港生通过本地执业试后留港实习,一来可以向他们提供实习机会,二来透过执业试来确保他们符合水平的要求,不会牺牲医疗质素,同时有助纾缓公院人手不足,这是众多放宽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执业的建议中较容易的安排,医委会应基于病人利益积极考虑这双赢方案。
据知有政府官员早前与留学英国大学医学院的香港学生座谈,他们当中不少人希望回港工作,原因之一是可以服务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份热情很值得香港珍惜,不应因为制度僵硬而辜负他们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