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公众疑虑 做好立法工作
2019-06-10 20:16:3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6月10日发表题为“聆听公众疑虑 做好立法工作”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府修订《逃犯条例》引起热烈争议,昨天民阵发起反修例游行,大会公布游行人数为一百零三万,警方则指高峰时有二十四万,不论如何,都是个很大数目,反映不少市民对修订《逃犯条例》仍有疑虑。另方面,保公义撑修例大联盟发动网上联署支持,共七十一万人签名,可见社会也有不同民意。修例草案将于本周三提交立法会大会二读,在审议过程中,政府应虚心聆听公众和各界的意见,对法例作进一步优化,令公众释疑。一些建制派人士提出法例应加强对市民保障,政府亦应考虑。
优化法例 加强保障
政府昨晚就大游行发表的声明,也表达了这态度,指根据过去数星期的经验,相关官员的亲身解说有助消除这些误解,因此政府会继续接触各方及聆听意见,透过冷静和理性的讨论,释除这些疑虑。
今次政府修订《逃犯条例》,原意是修补引渡安排的司法漏洞。香港一直只与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引渡协议,其他司法管辖区,包括内地、台湾与澳门,不能引渡犯了法逃到香港的疑犯,政府因此提出修例,以个案方式处理其他地区的移交请求。有关条例已定出保障机制,包括由特首与法院双重把关,须经严谨的司法程序,也不会移交政治犯和宗教犯等。
不过修例仍引起公众不同的疑虑,也由于一些误解而引起了恐惧感。政府其后因应这些担忧,对草案作出了一些修改,包括将条例内的九项罪行剔除,以及只涵盖可判处七年或以上监禁的严重罪行,其他较轻微的罪行都不包括在内。经过与各界讨论后,对移交的保障也有所加强,如只处理中央机关提出的请求,以及确保人权,而被引渡的疑犯也可提出上诉,直至终审法院。
虚心听民意 纾解担忧
在修例的议论中,有人提出种种说法,例如即使市民在香港犯法,内地也会利用《逃犯条例》将其引渡回去审讯,对这些误解,有关方面也作了解释,指若在港犯法必会在港审理,即是“港人港案港审”,希望能纾缓疑虑。
由此可见,对法例中不少地方,公众仍然感到疑惑,或认为保障不足,昨天的大游行就反映了这担忧。因此,政府在开始草案二读前后,应虚心聆听市民的疑虑,对法例作出进一步优化,加强对港人的保障,确保其人权不会受损。
昨晚游行结束后,一批激进组织成员藉机闹事,在立法会外引发冲突,这是政治风波激化的危险信号。政府在优化法例与听取理性民意的同时,也应保持警惕,不要让过往的“动乱风暴”乘机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