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内蒙古破获特大非法制造“制毒物品”案

2019-05-21 03:09:4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央视网消息:内蒙古警方最近对外通报,破获公安部督办的特大非法制造制毒物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捣毁特大制造制毒物品工厂一处。

2018年7月16日,公安部禁毒局向内蒙古公安厅禁毒总队,通报了一条涉毒线索:一辆货车运送疑似制毒物品至内蒙古,具体方向不明。内蒙古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分析研判,经侦查,发现一辆山东籍牌照的大货车和一辆河南籍牌照的小轿车存在重大嫌疑。

内蒙古公安厅禁毒总队民警:“大货车的货物都是用苫布遮住,行使缓慢,小(轿)车内至少坐着两名以上人员,围绕这个大货车前后5公里走走停停,看似像在给大货车开道、压哨。”

次日凌晨,民警跟踪大货车,来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由于村庄人员车辆活动较少,为了不暴露,民警放弃跟踪。

内蒙古公安厅禁毒总队民警:“这个大货车和小轿车进村以后,去了哪里?车上的人员信息身份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大货车上拉的货物是否是制毒原料,我们也不清楚,给我们下一步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民警走访排查,在当地新义三社林场附近一处废弃的脱水菜厂内,发现了大货车的踪迹,并通过以车找人,锁定了一名叫刘某军的河南籍嫌疑人。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公安局民警:“它这个地理位置四周非常平坦,视线比较好,远离村庄,单独的一个厂房和四周基本上没有什么接触,和最近的乡村公路也有一百五十米以上的距离,有唯一的出入通道,隐蔽性非常强,而且他用这个彩钢板对它的围墙进行了加高,密封性相当强。”

侦查中,警方发现,这座废弃脱水菜厂厂区外,有两到三名嫌疑人活动频繁,他们的警惕性极高,经常安排人员放哨,反侦查意识特别强。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公安局民警:“彻夜生产,除了机器运转的声音,你可以听到他们工人相互说话的声音。厂房的顶上应该是通风口,往出冒烟或者是水蒸汽一样的东西,你可以从这个方面判断他们是在生产。”

经民警观察发现,这个厂子大院内囤积了大批疑似制毒原料和设备,至此,专案组初步认定,这是一个设备专业、防范严密的疑似制毒窝点。

顺藤摸瓜 制毒物品网络浮出水面

这些人的上线是谁?所用的疑似制毒原料来自哪里?为了查清这条疑似制毒链条,专案组继续加大布控侦查力度。

民警蹲守跟踪发现,大货车司机刘某军的上线,是一名山东籍嫌疑人,名叫张某华。

内蒙古公安厅禁毒总队民警:“张某华就是在厂区外驾驶灰色面包车进行巡逻的人,而且张某华出厂区以后,会到村庄的菜市场进行肉食或菜食的采购,拉进厂区,厂区内的其他人员基本不出厂区,都是在厂区内吃住。”

民警跟踪这辆面包车发现,它拉的货物,大部分都是蓝色的桶和白色的铁皮桶,疑似装有制毒原料,而这些原料的存放地点,是当地一处敬老院。面包车在废弃脱水菜厂和敬老院之间频繁往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公安局民警:“一个是他可以逃避这个就是说住宿登记,另外就是说有存放这个原料的便利条件,有这个大的空的库房,而且这个数量相当巨大,大概有七八十桶,算下来应该大概有5吨左右。”

随后,一名居住在这个敬老院内的河南籍人员刘某良,进入警方视线。这名嫌疑人为了掩盖身份,每次活动都是与下线单线联系。

内蒙古公安厅禁毒总队民警:“刘某良在这个团伙里属于中层人员,张某华的活动行为都是受刘某良指使。”

继续跟踪,民警发现刘某良与一个绰号“刀疤脸”的人频繁联系。此人真名叫张某宾,江苏籍涉毒前科人员。

内蒙古公安厅禁毒总队民警:“张某宾反侦查能力极强,到达内蒙古后指使刘某良,使用他人的身份信息,为其登记房间进行住宿,张某宾从来不进厂区,只是在外围指使刘某良进行活动,且张某宾不与厂区内的其他人有任何联系。”

警方研判,张某宾在疑似制毒网络中是主要组织策划人,通过对他的社会关系研判,又锁定了一个名叫徐某宝的嫌疑人。

内蒙古公安厅禁毒总队民警:“徐某宝在厂区内活动,从来不出厂区,致使我们采集不到徐某宝的照片,也无法确定他的身份信息,所以我们猜想,徐某宝是否为厂区内的制毒剂师。”

统一收网 摧毁犯罪团伙

经侦查,专案组初步摸清了这个犯罪团伙的疑似制毒网络,以及工厂布局、原料供应点等信息,但由于犯罪嫌疑人反侦察意识极强,民警无法接近目标,获取更为详细的信息。怎么办?

2018年7月24日晚,经民警蹲守侦查,发现废弃脱水菜厂出来一个推小车的男子,将一些物品倒在水沟旁边,蹲守民警拿到了这些物品。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公安局民警:“大部分都是生活垃圾,突然发现一双手套,就闻到手套上有非常浓重的刺激性气味。”

经分析化验,手套上有用于制造毒品氯胺酮的主要成分——羟亚胺,羟亚胺属于国家一类管制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运输、销售都受到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严格审批管理。

至此,专案组确定,这个团伙涉嫌非法制造制毒物品羟亚胺。7月26日,专案组得到一条重要线索,称嫌疑人张某华,在市场上购买了40个覆膜的编织袋,进入厂区。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公安局民警:“40个包装袋它能盛羟亚胺,每个包装袋它能盛25公斤到30公斤的羟亚胺,这是咱们经过化验得出来的,之后咱们推测能够生产出一吨左右的羟亚胺成品,这一吨羟亚胺成品市值是900万到1000万左右。”

7月28日晚,民警发现,厂区内彻夜灯火通明,机器加快了生产频次,马仔巡逻厂区周围次数也多了起来。种种迹象表明,成品快生产出来了。

7月29日17点,专案组认为抓捕时机成熟,出动警力300人次,兵分十路,全面展开抓捕行动。

内蒙古公安厅禁毒总队副调研员刘树栋:“该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缴获制毒物品羟亚胺1.022吨,查扣大型反应釜11个及其它制毒设备一批,成功打掉了一个隐藏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特大非法制造制毒物品加工厂,摧毁一个横跨江苏、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古五省区的特大制造制毒物品犯罪团伙。”

2018年11月1日,案件的18名犯罪嫌疑人,由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公安局,移送至临河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12月24日,案件由临河区人民检察院向临河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