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上海公安破获新型网络犯罪

2018-12-13 07:25:0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斩断“网络水军”黑色产业链!

近年来,以一些自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日趋活跃。他们打着“舆论监督”“法制监督”“社会监督”等旗号,与不法网站和少数媒体内部人员相互勾结,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大鱼号、百家号等网络账号,以及境内外互联网上的自建网站和通信群组,频繁组织实施有偿发帖、有偿删帖、有偿公关、有偿操控舆论等网络行为,涉嫌从事敲诈勒索、强迫交易、诈骗、非法经营、寻衅滋事、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互联网秩序,干扰国家对互联网的正常管理,危害传统文化、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

 

对此,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依法对“网络水军”持续开展专项打击。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查清了一批“网络水军”灰色产业的人员构成、运营模式、盈利方式,发现了一批违法犯罪活动线索,成功侦破自媒体“网络水军”团伙犯罪案件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7名,关闭涉案网站31家,关闭各类网络大V账号1100余个,涉及被敲诈勒索的企事业单位80余家。

三种人员构成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自媒体“网络水军”人员组织化倾向明显。

一是核心人员,主要由网络公关公司及其雇用的“写手”和“水军”构成。网络公关公司是“网络水军”的幕后老板,负责接受“客户”请求,策划组织网络炒作、有偿删帖等活动;“写手”熟悉网民心理,专职撰写、提供炒作素材;“水军”是网上炒作活动的具体实施者,以网上有偿发帖牟利。

二是上游人员,主要由“网络水军”业务的需求者构成。主要包括广告商、委托人、爆料人。他们通过“水军”炒作提高其投放广告的点击量;委托人、爆料人提供炒点,通过“水军”攻击炒作指定单位、人员,达到自身诉求。

三是下游人员,主要由“网络水军”业务的辅助实施者构成。其中包括专业推手、小型非法网站运营者和知名网站“内鬼”。专业推手往往是一些网络“大V”“网红”等,借助自身在“粉丝”中的影响力,为炒作活动站脚助威;小型非法网站运营者、知名网站的“内鬼”(如编辑、版主)主要是接受“任务”,协助“网络水军”删除、置顶帖文等,从中谋取非法利益。

四种盈利模式

 

 

据了解,自媒体“网络水军”的盈利方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有偿删帖。非法建立小型网站,针对地方企事业单位、个人,按照上游人员的需求捏造事实、甚至恶意诽谤,并利用网络推手大肆炒作,胁迫涉事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出钱“了事”。

二是有偿发帖。借助开办的信息发布平台,承接“客户”发帖业务,通过雇用的“网络水军”,有目的有计划地大规模炒作。

三是非法广告宣传。通过雇用的“网络水军”,并依托有关系的“网络大V”、知名博主、论坛版主、网红等,为“客户”转发非法广告、扩大宣传效应。

四是恶意植入木马病毒,招揽业务。通过将木马植入网页,刷新网页点击率以博取广告商“眼球”,从而招揽业务、获取经济利益。

 

三大行为特点

 

 

“利用自媒体敲诈勒索是传统‘网络水军’的变种,相比起来,它比传统手段更隐蔽,案件侦破难度更大。”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办案民警在群众、企业举报信息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发现并总结出自媒体“网络水军”敲诈勒索的行为特点。

一是作案手段隐蔽,手法隐晦。一些自媒体“网络水军”团伙为规避打击,将涉案网站搭建在境外,使用虚假身份办理银行卡、支付宝、财付通、4G网卡,作案手法专业,已形成集假网站制作、假身份销售、假银行卡账号办理于一体的非法产业链条。

二是冒用新闻媒体名义,借助虚假新闻网站进行炒作。犯罪团伙通过网上搜索企事业单位负面信息,发布或威胁发布负面帖文炒作,形成舆论压力,实施敲诈勒索活动。虚假新闻网站往往被冠以“法制”“中国”“中华”等字眼来制造影响力。

三是真假记者勾结串联作案。真记者主要是借助其记者身份与受害单位接触,假记者主要从事目标选择、炒作等非接触性工作,不直接索要钱财,而是通过“报刊费”“广告宣传费”“会员理事费”等名义变相实施敲诈勒索。

2018年,上海市公安局在开展“净网2018”专项行动中,也以严厉打击“网络水军”为重点,有力震慑了网络犯罪的嚣张气焰。

2018年1月,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接市委网信办通报,称有人假冒“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名义,向属地网站发送要求撤稿删帖的邮件,存在有偿删帖的嫌疑。

经缜密侦查,破获了一起假冒企事业单位和媒体等名义,在全国范围实施有偿删帖的网络水军犯罪团伙的案件,抓获魏某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犯罪金额达300万余元,涉及20余家媒体及近百家网站被假冒。这起案件的侦破,也成为上海市公安局开展“净网2018”专项行动以来的一项重大成果。

 

“这种案子还没碰到过,以前这种类型的案子充其量是花钱有偿删帖,没见过冒充媒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侦办此案的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江圣杰同志感慨。


 

▲该团伙使用的作案电脑与手机

 

目前,魏某某、卢某两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蒙某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郭某某被公安机关依法取保候审。

 

如此堂而皇之的网络犯罪活动是如何开展的?犯罪团伙使用怎样的手段才能骗过媒体和网站,达到删帖的目的?

 

20余家媒体被要求删稿

案件初露端倪,来自上海市委网信办的一则通报。

 

据上海公安网安部门介绍,2018年1月,网安部门接市委网信办通报,称有人假冒“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名义,向属地网站发送要求撤稿删帖的邮件,存在有偿删帖的嫌疑。据此,公安机关随即展开调查。

 

经过持续2个多月的侦查,警方摸清了这一团伙的犯罪事实。江圣杰同志向记者介绍,犯罪团伙中魏某某是组织的核心人员,他通过单线联系操控团伙,而其他成员则分工协作、互不相识。

 

犯罪活动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魏某某先是对外号称自己可以删帖,从一些被爆负面新闻的公司接单,然后通过其他团伙成员伪造原创媒体的法律文书,甚至国家机关的公文,送到网站平台要求撤稿,得手后获得报酬。”江圣杰同志说。

 

公安机关的调查显示,从2016年底开始,犯罪嫌疑人魏某某伙同其团伙成员,伪造律师函、报案回执、营业执照等各种各样的法律文书,为有偿删帖准备相关材料和凭证。有时冒充原创的新闻媒体,有时冒充企事业单位,以各种名义要求平台网站撤稿删帖,涉及20多家媒体及近百家网站被冒充。截至案发,这一团伙有偿删帖千余篇,非法获利达300万余元。

 

那么,犯罪团伙具体如何操作才使媒体和网站信以为真并删帖呢?

 

“放心吧,24小时内(删)掉”

上海公安相关调查发现,该团伙有偿删帖的内容主要为金融类企业的负面信息。他们从网上接单后,首先以涉事公司名义要求网站删帖,如未得手,则以首发媒体名义要求转载媒体删帖,如仍未得手,则冒充“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等部门的名义,向媒体施压要求删帖。

 

“最常见的方式还是冒充企业,伪造证据,以被曝光企业的名义直接要求媒体撤稿。”江圣杰同志告诉记者,该案中,这一团伙以企业名义伪造文书,非法删除700余篇媒体文章。

 

伪造企业什么样的法律文书能让媒体撤稿?警方通过一则典型案例作了介绍。

 

2018年3月,某P2P公司法人代表被爆出负面新闻,为避免引发投资人挤兑,该公司希望删除网上的负面文章。很快,魏某某就通过QQ获知情况并接单。他的QQ聊天记录显示,每条帖子他开价5000元,当时该公司这一负面报道共在6家平台网站发布。

 

“放心吧,24小时内(删)掉”,魏某某通过QQ聊天,轻松应承了这家公司所有删帖需求。

 

紧接着,他先指导卢某以“有人故意造谣、诽谤公司”等理由制作一份该公司申明。然后,指使卢某、郭某某伪造该公司法人的身份证,又私刻公司的印章,制作了一个假的营业执照。甚至他还伪造了一份该公司属地派出所的报案回执单。最后,魏某某把所有伪造好的文件发给了6家媒体要求撤稿。


 

▲该团伙伪造的各类文书

 

“实际上,这些伪造文件显示的信息完全改变了真实信息,”江圣杰同志向记者解释,案件中,媒体原本报道了这家公司法人代表的负面新闻,犯罪团伙通过改头换面,把公司法人从各个文件中换成了其他人,并加盖公章,使发稿媒体误以为自己报道有错。加上假冒公安机关的报案回执单,制造了企业已就“造谣”之事报案,而且警方已受理的假象,向媒体进一步施压。“这些假文书会让媒体以为真的做了假新闻。”江圣杰同志说。

 

删帖得手后,魏某某团伙一天内就非法获利3万余元。

 

 

 

 

▲该团伙伪造的报案回执单与私刻的公章

 

冒充主体五花八门

还有一些情况,魏某某等人则冒充首发媒体甚至机关单位,要求相关网站平台删帖。

 

2018年2月,多家媒体转载报道了某公司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的负面新闻。魏某某接单后,同样是制造假冒的法律文书,他指使卢某冒充首发媒体名义向多家媒体撰写撤稿函,这次他对措辞稍作修改,以首发媒体名义称“收到有关部门反馈,文章所涉内容目前正在进行司法调查,不适合网络传播”。

 

“转载网站看到‘首发媒体’发来加盖公章及水印的文书后,就相信了,然后撤了稿。”江圣杰同志说,该团伙通过冒充首发媒体,要求转载媒体下撤相关报道,删帖数量达200余篇。

 

但如果冒充公司或首发媒体删帖均未得手,这个犯罪团伙便仿冒“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名义,以“相关报道中存在虚假信息”等理由向媒体再次施压,要求删帖。

 

江圣杰同志举例称,2018年3月,魏某某接单后,编造了“相关文章属于未经授权转载,涉及侵权,易引发社会舆论”的理由,以伪造“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件地址的手法,假冒“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发邮件至相关网站要求撤稿。删帖成功后,该团伙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

 

 

▲该团伙使用的作案银行卡

据上海公安机关调查,魏某某等人通过冒充“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手法,删帖数量超过50篇,冒充企事业单位下撤稿函,删帖超千篇。

来源:上海网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