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破获美容行业特大销售假药案
2018-06-18 21:36:3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浙江安吉警方破获一起由公安部督办的特大生产、销售假药案件,捣毁制售假药窝点9个,现场扣押各类肉毒素3828盒、各类玻尿酸40771盒、纤维王等减肥药5253粒,涉案金额1.5亿元。
截至目前,警方已抓获童某、范某在内的12名犯罪嫌疑人,另有1人正在上网追逃。
微信朋友圈现美容“励志帖”民警顺藤摸瓜挖出跨省大案
“网红整容变天王嫂”“女子5年整形25次变身白富美”……去年,安吉县“12345政府阳光热线”频频接到群众举报电话:有人在微信朋友圈里做微整形广告,招揽顾客,其使用药品很可能是假药。
“翻阅这些消息,里面赫然有不少帮人打针的视频,还有打针前后对比图。”民警向记者介绍,鉴于2016年安吉曾出现过2名女子因在美容店注射过量肉毒素,引发全身中毒被送往杭州抢救的先例,这一线索令警方高度重视,并迅速展开调查。
通过前期对美容行业的排摸和信息监控,今年元旦前夕,安吉警方发现隐藏于高档居民区内的安吉茗媛美容馆有嫌疑。1月5日,安吉警方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茗媛美容馆开展了突击联合执法检查。
执法人员发现,该店在未取得医疗机构资质和医师资质的情况下,违法给顾客注射肉毒素和玻尿酸,现场查获肉毒素1盒和玻尿酸5支,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翁某。经初步认定,查获的肉毒素属于假药、玻尿酸系无证医疗器械。
据犯罪嫌疑人翁某交代,茗媛美容馆是其与童某、周某合伙经营,翁某与周某负责招引生意,并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些美容针产品。如果有顾客需要,两人就会联系童某进行注射。
“他们以300元购入一支肉毒素,1500元的价格卖出,期间就翻了5倍,而负责注射的童某,没有任何行医资质,仅仅是在上海自费1万元参加过一个短期培训班。”安吉县公安局食药环侦大队大队长陈东介绍。
随后,警方根据掌握的线索,查到童某等人微商上线为江苏盐城的孙某,并顺藤摸瓜在安徽合肥锁定了孙某的上线范某,随后,范某的上线林某等人在吉林延边被抓获。
截至目前,这起公安部2018“打假厉剑”行动第一批督办的特大销售假药案件初步告破。
假药销售涉及31个省区市民警险些与嫌疑人擦肩而过
陈东介绍,这次跨省抓捕现场查获的假药量,是他从警以来看到的最夸张的一次。“在他们的仓库里查到132箱部分含有肉毒素、玻尿酸的假药产品,包括大批的快递单,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涉案1200余万元。”
犯罪嫌疑人范某等人将售卖假药的仓库安在了某高层单身公寓内,一楼装有门禁系统。三人中,陈某负责收货、打包和寄送,范某和翁某负责联系客人,每天下午6时许,三人便会准时到附近饭店吃饭。
摸清了犯罪嫌疑人范某等人日常活动轨迹、具体落脚点等基本情况后,警方决定在三人一同去吃饭的路上进行收网。
然而,抓捕当天却生出了意外。
“当时,我们看到范某和翁某下了楼,陈某却迟迟不见踪影。”陈东向记者介绍,他们当即决定,先对范某和翁某进行抓捕,再去仓库将陈某拿下。“我们坐电梯到仓库,透过门上的猫眼发现里面并没有灯光,我的直觉就是要么逃跑了,要么躲起来了。”陈东立即打电话给守在楼下的民警,谨防陈某逃跑。接到电话没多久,陈某便出现在楼下,在楼下值守的民警立即上前将其按倒在地。“公寓里有三四部电梯,我们可能就是因为电梯与嫌疑人擦肩而过。”
据范某交代,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女性认同“美容针”,都希望付出最小的代价来换取美丽。但手术在大医院不仅预约的人多,而且价格昂贵,这让她看到了商机。
“与我们联系的下线客户达3000余个,每天至少有30余箱货发往全国各地。”范某透露,自己也常常提心吊胆,知道迟早会有人来查,但是面对暴利,她还是收不住手。
外包装复制正品二维码有受害者出现全身中毒
6月6日,在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处仓库里,记者看到了公安机关追查到的部分假冒伪劣药品,堆了大半个仓库。记者注意到,在冒牌美容针的外包装上,都印有规范的条形码和二维码。用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竟显示出产品的正规介绍和价格。
“不少消费者觉得外包装上有二维码肯定是正品。”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副大队长董军介绍,“但事实上,药品本身均没有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国药准字,安全性根本得不到保证,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他们接触过部分受害人,这些受害人在使用了这些假冒美容药后,有的出现皮肤过敏、肿胀、肌肉萎缩,有的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的现象。
“大多数顾客买了我们的商品和服务后,发现不了有啥异样。”翁某交代,“有顾客发现产品有问题后,会跟我们理论,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马上给他们退款或者进行赔偿。顾客拿到钱后,往往不再吭声。”
董军说,目前,他们正在联系一些有资质的部门,通过科学的方式,对这些假冒美容药品进行化学销毁。